《董美人墓志》
《丛刊》选目以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衡量尺度,以初拓、旧拓、精拓、善拓为前提。第一、二辑所收十种,均为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的藏品。《丛刊》第一辑包含《衡方碑》《晋唐四楷帖》《董美人墓志》《皇甫诞碑》《佛遗教经》五种;《丛刊》第二辑包含《石鼓文附音训》《孔宙碑并阴》《中岳嵩阳寺碑》《大观帖卷一》《大观帖卷七卷八(太清楼二王法帖)》五种。《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8月13日上海书展首发式现场
《晋唐四楷帖》
被誉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系著名的明拓“黄帛本”,被誉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大观帖》卷一为宋拓本,曾经朱彝尊、蒋祖诒、褚德彝等递藏,因未见著录,故不为世人所知,或为海内孤本;《大观帖》卷七卷八曾经为杨中讷、彭志杰、汪宝礼、吴云递藏,可与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帖》卷七、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卷八并美;《晋唐四楷帖》包括《黄庭经》残字、《护命经》残字及《洛神十三行》两种,均为鲜见之本,曾经翁方纲、杨继振、汤贻汾、邵松年等人递藏,堪称一绝;《董美人墓志》为徐渭仁拓本,乃吴湖帆旧藏,“淡墨笼纱,真如蝉翼”,被吴湖帆推为“原石第一精拓”,前后观款题跋近六十人,为之增色不少;《皇甫诞碑》为北宋拓本,李慎、邵松年旧藏,棱角分明,字口清晰,堪称最旧最善之本;《孔宙碑并阴》为明拓本,碑阳、碑阴合璧,极为难得;北朝名刻《中岳嵩阳寺碑》亦为明拓本,拓工精良,字口清晰,曾经刘铨福、李国松、罗振玉等递藏;《佛遗教经》传为东晋书圣王羲之书,杨氏海源阁旧藏,系首次原色精印;《衡方碑》虽为清初拓本,但较之孙星衍、沈树镛递藏的明拓本,拓工更精,存字更多,且经黄易、何绍基、李瑞清等碑学大家递藏,更具文献价值。《衡方碑》
在《丛刊》第一、二辑中,除了原汁原味重现珍贵的碑帖影像之外,各本的名家题跋更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蕴藏着前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对碑帖内容和刻拓源流的考证以及版本优劣的比较,为学界贡献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可资参考的鉴定依据。《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在没有照相和复印技术的年代,碑帖拓本流传稀少,成为收藏界不轻易示人的秘宝,而上海博物馆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馆藏单位,其所珍藏的历代碑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对馆藏碑帖收藏的整理、研究、出版重新予以规划和组织,冀望尽快向社会展示其整体面貌和独特价值,也加快合理利用的步伐,让这些民族瑰宝能为大众所亲近和分享。《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上海书展首发式现场
《佛遗教经》
据出版方介绍,《丛刊》具有艺术价值高、入选碑帖均为希世之珍、出版形态独具特色等特点。第一二辑十种碑帖中多为声名显赫的名碑名帖,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如《石鼓文》素来被推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晚清吴昌硕更是得力于石鼓文而自成风格。《大观帖》历来都认为在摹刻上比《淳化阁帖》更精细准确,并在编排上改正了阁帖的错误,甚有誉为“古代刻贴第一精品”。《董美人墓志》稳秀端丽,笔法劲挺而含蓄,被誉为隋志小楷第一,是后世学习楷书必学范本。《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
“丛刊”在装帧形式上,以册页函装的传统装帧形式,原色原大精印,再现法帖的艺术价值和典藏价值。《丛刊》除完整呈现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外,另附别册,由上博专家撰文,详尽解读碑帖内容与版本,对碑帖正文、题跋及藏印进行了释读,以便读者欣赏、学习与研究。《大观帖卷一》
《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
据悉,上海博物馆庋藏的历代碑帖长久以来一直为学术界、书法界和鉴藏界所关注。经过多年的论证和准备,上海博物馆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达成了《丛刊》的编辑出版共同意向,并于日前正式面世。该选题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同时也列入“上海博物馆典藏丛刊”。《孔宙碑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