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雷望红:治理乡村少年“精神塌陷”刻不容缓

2021-07-22 16:41  环球时报   - 

2021年上半年,笔者在南方某省的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对该校副校长反映的一个情况印象很深,他说:“十年前的学生,成绩好的身体不好,成绩不好的身体倒是很好。而现在的学生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了。”他不无担忧地总结道,一些学生出现了“精神塌陷”问题。

这位副校长的观察并非地区个例,笔者在各地调研,发现不少乡村地区的一些青少年的确存在精神面貌不佳的问题。基本表现是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下滑,学习兴趣黯淡,身体状态不佳,不爱学习、不锻炼身体,缺乏明确的人生理想,对未来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阳光与阳刚。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但是“既不进学校也不进工厂,而是躺在家里玩手机”。

青少年出现“精神塌陷”问题,与网络世界吸引、家庭管教失能和学校管理失效相关。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网络娱乐项目的开发,手机成为不少青少年最亲密的玩伴,他们喜欢打手机游戏、刷抖音。相比枯燥乏味的学业课程,游戏和视频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思考,充满趣味性和消遣性。一些中小学生放假回家后,可以抱着手机不离手,有的学生寒暑假玩手机可以连着两三天不睡觉。在集镇和村庄,只要是有青少年出现的地方,几乎都有抱着手机玩游戏的景象。尽管国家进行了治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游戏公司预留了诸多策略空间方便青少年持续地玩游戏。

近期调研发现,随着留守儿童问题报道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成长,但是父母回乡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孩子沉迷游戏、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因为父母缺乏相关教育指导,不善于与未成年人沟通,亲子之间经常发生管教冲突。此外,一些父母自身也沉迷游戏,更加缺乏管教孩子的权威。

家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强身健体和责任培养功能,但是随着农村家庭财富增加及经济条件好转,父祖两代人都弱化了对子代的劳动教育,也不让他们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而是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呵护。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出于亏欠心理,对孩子也是有求必应。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青少年的“精神塌陷”问题,与学校的考核能力和教育能力受限所导致的管理失效有关。一方面,学校针对学生知识学习进行考核的能力受限。由于中小学不断弱化甚至取消竞争,同时不允许学生留级,不论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都可以一路升学。因此,有些学生对于学习采取被动应付态度。另一方面,外界诸多主体对学校的介入太多,对学生的保护过甚,导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受限。比如,学校原本拥有有规可循的校纪校规,学生不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要受到相应处罚,但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合理处罚,一旦被曝光往往变成教师之错,却忽视了学生之过。同样,学生在参加学校必要的体育活动或课程时,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家长也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导致学校不断丧失锻炼和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能力。

少年强,则国强,笔者认为,要改变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得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一是需进一步加大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针对游戏管控,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接触游戏的门槛,严格限制学生进入端口的机会,压缩青少年参与游戏的时间,淡化网络空间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将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解救出来。针对手机治理,需继续严格执行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政策,支持学校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物理隔断的方式治理学生的手机瘾。

二是要强化学校的综合教育供给能力。综合教育供给既包括知识教育供给,也包括素质教育供给,即品德、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一方面需允许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确保学生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需确保学校的教育权威,给予学校进行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统筹空间,建构一套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既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教育,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塑造一个健康、充实、有意义的校园环境。在重建校园生活的过程中,避免校外主体对学校进行的不当干涉,确保学校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改革、规划和实施。

三是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当前教育界流行一个“5+2=0”的教育公式,意思是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5天的学校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可能被2天的家庭教育抵消。尽管这个公式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在调整学校教育的同时,需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充分尊重学校的权威,支持学校合理合法的教育管理行为;还需合理调整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观念、劳动观念和规则意识。此外,还需引导部分家长约束自身行为,以身作则。(作者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宁胜男:疫情暴露“去工业化”真相
下一篇:曹和平:推“印太数字贸易”?美国该虚心些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