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于昨日(7月26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从7月13日电影点映至今,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直备受关注,引发观众广泛讨论。
点映场场“座无虚席”,此番正式上映,仅1小时影片总票房力破1亿大关,创动画电影最快破亿新记录。截至目前,影片豆瓣评分8.8、淘票票评分9.6、猫眼评分9.7,评分超过口碑佳作《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与《白蛇·缘起》。同时它也成为豆瓣上除了1961年版《大闹天宫》和1979年版《哪吒闹海》之外,口碑最佳的国产动漫电影。
随着观影场次不断增加,“国漫之光”“燃爆”等呼声甚高,掀起观众“自来水”式安利。上回在动画电影领域掀起这样的观影狂潮,还是2015年暑期档《大圣归来》,票房大爆9.56亿。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未映先红,能否超越《大圣归来》的辉煌,创造今年暑期档票房新纪录?
《哪吒之魔童降世》三大出品方:光线彩条屋影业、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彩条屋这几年出品的动画电影有《大鱼海棠》《大护法》《大世界》,组成了三大系列。这三部作品都是近年来的高分动漫。
十月文化则是导演田晓鹏的公司,代表作有鼎鼎大名的“国漫之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可豆动画公司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团队,由导演“饺子”(本名杨宇)领衔。
对于导演“饺子”观众还比较陌生,在此之前他推出过两部动画短片。最早的一部出道作品是十多年前的《打,打个大西瓜》,就是这部16分钟的动画短片,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杨宇在业内一鸣惊人。
作为一部1600多人的“全力以赴”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历经66版剧本修改、3年制作,历经艰难而又精打细磨。据悉,影片幕后并没有什么一流特效公司,而是60多家制作小公司:有的擅长做水,有的擅长做闪电等,一点点把片中的高难度特效死磕了出来。
导演对于影片的考究,给观众呈现了更完美的作品,也成倍加大了影片的制作难度。为了赶在上映日期前完成制作,导演及团队不分日夜赶工,不是996而是007地全力付出。导演饺子表示,“片中,颠覆性‘黑眼圈’哪吒的形象,大部分灵感其实是来自团队的集体熬夜。大家憋着一股气,想要证明国产动画,也想让动画人更有自豪感。”
被问及影片制作最困难的地方时,导演饺子感慨表示,“已经记不清哪一个最难了,整个过程都是硬挺过来的,每迈过一个坎回头看都是一个奇迹”。
影片讲述了哪吒被奸人所害导致混元珠的魔珠附体生出来变成了火娃;敖丙被灵珠加持孵出来变成了冰娃,这两个娃都不受人待见,偶然的一个机会成为了对方唯一的朋友,最后这对天生的冤家携起手来共战天神,完成冰娃火娃历险记的这么一个故事。
哪吒在其他传说里是灵珠子转世的仙童。但在这部电影里,导演让他被申公豹陷害阴差阳错成了魔丸转世,灵珠子则由龙宫三太子敖丙继承。
烟熏妆,鲨鱼牙,外带颓废憔悴的神情,观众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我们心中那个一身英气,上天下海的哪吒。新电影中的哪吒形象,既不怎么萌,也称不上帅,可以说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既有认知。
那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40年前塑造的哪吒,是许多人儿时的偶像和国漫人物形象的标杆。
魔童降世的哪吒作恶多端,村里无人敢近他分毫,受对魔丸的偏见影响,村民们都把他当成妖怪对待。
可怜的小哪吒刚出生,就遭受到来自世界极大的恶意,而他反抗的方式则是凭武力让那些恶语相向的人住嘴,这恰恰加深了村民对他的刻板印象,导致了恶性循环。
影片中将他设定为“魔丸转生”,赋予他天生的戾气与狂傲,也许与我们童年接触的哪吒形象有些差别,但与对他描写最为详细的《封神演义》却是契合的。如《封神演义》中哪吒降生——“只见屋内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圆转如轮。”电影复刻了这一描写,将它影像化。
由此,电影的主题,导演和编剧便清清楚楚地用台词点明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电影的后一个半小时,哪吒都在与这深厚的偏见做着斗争,他被误解,被蒙骗,却最终冲破一切阻碍,“逆天改命”。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传统神话英雄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每一个人物形象的改编都经过了仔细的构思与雕琢,综合了许多历史形象,做到了“魔改但不乱改”。
比如:披挂上阵、斩妖除魔的殷夫人参考了电视剧《封神榜》中殷十娘的形象,而非想当然的“飞来之笔”;而《封神榜》原著中的申公豹“法力一般,但口才甚佳”与片中的结巴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倒是成为一个“有内涵”的笑点。
原本活泼可爱、勇敢善良的哪吒,摇身一变成了“恶霸”;慈祥温柔不会武功的殷夫人,成了武艺高强、带头除妖的女强人;法术高强的太乙真人,则成了操着一口方言还相当不靠谱的胖子形象。让人新鲜有趣的同时,这符合近年来所有影视作品改良创新的大方向:突破刻板,努力丰满。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导演饺子表示,片中最大的反派其实是命运。影片极具讨论性的一点,便是哪吒与敖丙对待命运截然不同的态度。片中,哪吒虽是“魔童”,受尽世人偏见,但在李靖夫妇、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命运;
敖丙虽是“灵珠”,但却在承受整个龙族翻身期望等多重重压下,走上了邪路,甚至于“水淹陈塘关”。哪吒、敖丙看似水火不容,实则亦敌亦友。敖丙也正是在哪吒的影响下,学会敢于做自己、不认命,并与哪吒联手抵抗命运,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片中还有许多看似“颠覆”的设定,都富含导演饺子的深意。比如,影片特意把龙宫设定成“海底炼狱”,因为“炼狱”的存在更能凸显龙族饱受天庭偏见的委屈与不甘,也让敖丙拯救龙族的行为更具说服力;
对于观众热议的“踢毽子”场景,导演表示,蹴鞠等运动的产生时间与哪吒所处年代不相符,没有确切产生年代的“毽子”,有趣又与情节相贴合,所以才选用了“毽子”等等。
以前与“哪吒”有关的动画故事,无一例外都是儿童面向的,这些故事告诉儿童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榜样。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丰富的表达层次让善恶形成了一道光谱,这让哪吒的故事实现了“成人动画”的转向。而这可能为电影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宫崎骏系列、新海诚系列,甚至是《哆啦A梦》、《蜡笔小新》,许多日本主流漫画都能算得上是摆脱了单一娱乐性的成人向动漫。“日本漫画的幻想超越了地域文化的边界,它们运用新世纪想象力中的体贴、人性、仁慈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封神演义》等作品,更像是大型神仙家庭伦理剧;我们童年接触的影视作品讲的是小英雄降妖除魔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一部“成长型”电影,以人物“逆天改命”引燃作品内核。
在顶级国产配置的保驾护航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构图画面也是极尽想象。纵观这部影片中的想象力,无论是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河社稷图,还是千里冰封的东海,抑或是最终决战时的冰火交融,都注定将成为这个暑假里,最让人难忘的电影场景。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大圣归来》一样,都是以神话题材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只不过一个是“封神”,一个是“西游”。
《哪吒之魔童转世》最后一个彩蛋,是出品公司彩条屋影业为下一部电影《姜子牙》打的广告。从哪吒到姜子牙,每部换一个主人公,最终串联成一个“封神宇宙”。《大圣归来》的续集是《大圣闹天宫》,“西游宇宙”在动画电影中也开始集结。
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发行至东南亚及日本,拉开中国动画行业崭新一幕,以此为起点,有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学派”。
《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些承载着无数人童年回忆的经典动画作品,它们代表着动画领域的“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动画善于将古老的皮影戏、剪纸、折纸、年画、窗花、水墨画、陶瓷等极具民族风格的材料与动画相结合,使中国动画电影别具一格。1958年问世的《猪八戒吃西瓜》将皮影戏与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中;1960年诞生的《聪明的鸭子》是一部折纸动画片,折纸艺术的利用令角色更具立体感;《骄傲的将军》则利用京剧脸谱、服饰及道具,增加了角色造型的戏剧效果。不仅如此,中国学派动画情节中还蕴含中国式哲思。动画片《三个和尚》根据谚语创作,以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简单的形象,揭示出“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哲理。
说到国产动画电影,有一个公司一定避不过去,那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上世纪50年代成立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年产动画片可达14~15部,在当时可谓高产。
在这些影片中,1964年上映的《大闹天宫》最为知名,该片将国画绘画技巧融入到了动画制作中,水墨渲染大背景,用工笔绘制人物,甚至在配乐方面尝试添加戏曲元素,创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比今天尤甚,不仅获得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还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自从1964年上映以来,《大闹天宫》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及放映,“孙悟空”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动漫角色之一。
时至今日,诞生已久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仍被动漫迷奉为经典。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海报灵感即来源于此,而经上海电影技术厂修复后展映的《大闹天宫》一票难求。
《大闹天宫》的成功,为国产动画开创了新的动画创作道路。其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推出《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九色鹿》等多部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同样受到欢迎。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动画电影《宝莲灯》,该片同样以神话故事为背景,讲述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配音阵容集结徐帆、姜文、陈佩斯等众多大咖,可谓星光璀璨。金鸡、华表、童牛的最佳美术片奖项皆被《宝莲灯》收入囊中,可以说,它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最后的巅峰之作。
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小门神》《白蛇·缘起》等动画电影接连上映,国产动画电影产业逐渐复苏,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或将成为国产动画新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