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分馆,也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故宫文化其实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我们要用一些,用新的科技,新的演绎,去解释这些文物,以至于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很主要的目的。”
纪录片《见证香港故宫》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承制。摄制组历时一年策划筹备,并在2021年6月启动,11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全片共2集,每集50分钟。
《见证香港故宫》以纪实为主,在200多天的时间里独家纪录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建筑、运输、布展的真实故事,讲述了香港故宫缘何而建?如何精心设计?它与北京故宫有着怎样的不同?这座建筑的建造者们又是怎样如期、优质地完成建筑过程?
对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周兵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意义,还有透过香港这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传统艺术文化的考量。
周兵以往的纪录片都是画面精美,无论是文物细节或是历史细节,或是人物心境,在他的纪录片里都得以最极致的展现。这一次拍摄《见证香港故宫》风格却大为不同。
拍摄《见证香港故宫》的过程中,对于他另一件恩赐的事,就是能够有机会再次细细品鉴珍贵的文物。谈到与“老朋友们”的见面,周兵如数家珍。
周兵接着说:“另外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文物是汝窑,据说烧制的时间,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全世界不超过一百件。历史记载源起于宋徽宗的诗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由此,天青色成为了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谈到文物和历史的关系,周兵变得很感性,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脚本上也少部分注入了自己的直观感受。
周兵在导演手记中写道:“北京故宫的藏品给予了严迅奇设计灵感,也给予了我制作的文化意境。我感受到了他在书法中所看到的飘逸层次,流动而有序的美感;在瓦片中看见那独特的肌理色彩;在瓷器里看到含蓄的华丽;记录着他是如何把感受到的线条、形态,那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转化到香港故宫创新的设计上,希望让香港故宫在未来能成为经典,这一切都融合到了这部纪录片中。”
康熙时期画珐琅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
在这次拍摄《见证香港故宫》的过程中,周兵认为,自己见证了许多第一现场的文物运输和布展的故事,更多的是香港策展团队的创意构想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比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年8个月的建设期,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处于疫情期,同时香港故宫的建设工艺要求特别高,为实现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建筑造型,外墙使用了倾斜度高达1:3的清水混凝土结构。
周兵对记者感叹:“这就像是香港故宫地下的一个心脏系统,香港故宫整体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相等于将近6个标准足球场。博物馆对机电系统要求极高,冷气系统采用了相当于2800个家用空调的制冷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