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桥空间”入口之一
书店亦是艺术空间“艺术之桥空间”内部,传统手艺人刘前兴的竹编和设计师杨明洁的艺术装置“Y架虚山水”的结合
来自自然的竹与设计师杨明洁的艺术装置“Y架虚山水”又构成了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对话,一个个拼接穿插的“Y”字,搭建出一个重重复构的是视觉空间,再延伸到中庭生长的树,似乎讲述着来自自然、模仿自然、回到自然的过程,同时出生在杭州的杨明洁,也把西湖之上朦胧阴雨的虚幻感带到空间中。杨明洁的艺术装置“Y架虚山水”
对于“自然”的理解,也构成了“艺术之桥空间”设计的主旨。具体到空间中的回收混凝土的桌椅展台,来自设计师许刚在2011年创立的产品设计品牌“本土创造”,在过去近8年的时间中,他对混凝土这一传统建造材料重新审视、研发和创新,以回收混凝土与纤维混合,营造出一种类似清水混凝土的材质。同时,“本土创造”还带来了“农造+治愈所”,除了“农造”饮品的原材料对接乡村,饱含农耕温度外,就连所使用的饮品杯都传达了“农造”一贯的可持续理念——将制糖剩余的甘蔗渣回收,作为木材的替代原料生产甘蔗纸杯。书店内的咖啡区域“农造+治愈所”
书店本身从集装箱园区的后现代工业的产物,到建筑内部墙壁与地面青砖,再到喷涂的天花、回收混凝土的桌椅展台,冷色调的美学实践遍布空间的每个角落,却又因为竹编手艺显得柔软。由传统手工艺、艺术装置、工业废料再造构成的书店内部,如同一个个不同面向的艺术作品,虽然看似本无关系,却结合成为一种有序的、软硬兼具的空间。夜幕下的竹编
艺术家、读者与书“艺术之桥空间”内与书结合的小展厅,朱赢椿、徐冰等书籍和隈器餐具是如今的陈列,未来将随着主题变化陈设。
与艺术家的合作也是“艺术之桥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艺术之桥空间”处于试营业阶段,待正式开业后,还将推出“上海制造中的设计”展览,展览同样基于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出版物。展览将以上海近百年来的工业制造为背景,介绍在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设计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阶段设计的特点,讲述设计与时代需求的关系。《上海制造中的设计》书籍
虽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属于中国传统出版行业,但其收购了英国ACC Art Book等海外公司,立足国际出版与国际发行。因此,ACC的出版也可以在“艺术之桥”找到,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艺术研究院(RA)连排的展览画册;尤其其中一些摄影书,出版社还拥有照片版权,未来书中的照片也将在“艺术之桥”出售。同时也通过出版将中国艺术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艺术之桥空间”的书架上,成排的国外展览画册
尽管“艺术之桥”本身所处的宝山智慧湾已有不少文化类业态入驻,但尚未积聚起人气。书店的空间能为园区带来什么?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实体出版和书店面临同一种困境,在实体书店面对运营模式是否需要更迭的当下,出版社及其书店的意义和价值为何?“艺术之桥”外正在建造的“阅读小屋”
谈及出版和阅读,这间书店的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刘广汉认为,如果把纸质出版放到历史、代际的尺度中,那么纸质出版必然还会存在持续很长的历史时期,就如同蔡伦当年发明造纸术,但真正用纸替代简帛,经历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书和书店还是会陪伴我们一段时间。而且出版行业一直对面的核心群体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们散落于各行各业,在每一个时代都不会特别增加或减少,他们作为“艺术之桥”最初也是最忠实的读者,将阅读的习惯传播开去,逐步吸引新的爱好者,无论如何“跨界”,书永远是书店的底色。“艺术之桥空间”书架
“艺术之桥空间”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