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芝荃先生像
然而凭借多年发掘经验,赵芝荃先生深知这一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二里头二期和三期文化形态较为相近,将其一刀两断,分属夏商并不妥当。针对这一疑虑,他希望通过文化来源角度予以解答,于是分别对古史传说中夏人活动的区域和商人故地展开调查,为二里头文化的夏商寻找各自的源头。新砦遗址保护标志碑
1976-1978年河南二队主要调查了相传为商人起源地和南亳所在的豫东商丘地区(《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第5期),并发掘了永城王油坊(《1977年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概况》,《考古》1978年第1期)、睢县周龙岗等一批重要遗址,结果表明,商丘地区是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分布的交界地带,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遗址均较少发现。这一结论显然无助于判断二里头文化是否分属夏商。1979年发掘区现貌
1979年,赵芝荃先生首先在禹州和登封地区调查,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返程时决定换一条路,于是来到了之前从未去过的密县,在密县文化馆魏殿臣的办公室见到了20多件放在地上的新砦遗址陶器,正是他苦苦寻找的过渡形态的器物(参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记忆:北大考古口述史(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01-202页)。兴奋之余,赵芝荃先生一方面化名谷洛群协助魏殿臣先生整理发表这批材料(魏殿臣、谷洛群:《密县古文化遗址概述》,《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3期),另一方面立刻奔赴新砦遗址进行调查试掘。虽然此次试掘面积较小,仅发现少量灰坑和一座墓葬,但发现该遗址范围超过70万平方米且同时包含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早期遗存。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的龙山遗存晚于煤山一期,二里头遗存早于二里头一期,出土器物包含两者的过渡特征,体现了龙山和二里头是紧密衔接、前后承袭的关系。新砦遗址现貌
时至今日,对于夏文化的认识,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但无可否认赵芝荃先生长期工作的二里头遗址仍是探讨夏文化的重要基石,其所提出的新砦期、煤山类型以及王油坊类型均为研究早期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