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更多务实开放举措将出
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 北向资金连续10月净买入
8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会不断加大。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更多务实的开放举措,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高盛高华证券另类投资业务近日获批,花旗银行成功向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设立证券公司的审批材料日前也获证监会接收。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年内持续流入,展现出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积极态度。
外资金融机构密集布局
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基金托管领域再落下一子。7月2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向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将正式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花旗也是我国第一家获准提供该托管服务的全球主要托管行。
在证券行业,外资机构同样加速推进深度业务布局。证监会官网显示,近日,证监会依法核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购北京高华盛泽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限于参与科创板、创业板跟投)。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高华曾于今年7月获批四张业务牌照。7月6日,北京证监局正式核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增加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控股金融机构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继大和证券、野村控股后,日资企业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近日向证监会提交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材料已被接收。如果进展顺利,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有望成为第三家日资控股券商。此外,还有美国华平投资等三家外资券商正在等待审批中。
原有的合资券商则加速拓展。7月13日,摩根士丹利竞购原摩根华鑫证券39%的股权,持股比例升至90%,同时宣布将其中国证券合资公司——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此举被视为这家外资控股券商在内地进一步开拓布局的新标志;瑞信也于6月底宣布,将控股子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共批准设立10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支付清算等机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取消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越来越多的海外金融机构积极入场中国,加速对证券、基金和期货牌照的申请,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也不断布局海外业务,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正在走向纵深。
监管层频频释放持续开放信号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频繁落子,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的推进关系重大。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频频释放持续开放信号,而相应开放举措也在加速落地。
8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再度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会不断加大。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更多务实的开放举措,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7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产业和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不少机构指出,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海外投资者可能会持续增加中国资产配置。北向资金的市场表现便是佐证之一。随着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北向资金在经历了近一周的大幅波动后,当月总体仍保持净流入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北向资金逆市净买入107.62亿元。自去年10月开始,北向资金已连续10个交易月保持净买入态势。中信证券指出,按月来看,外资累计净买入规模再度创出历史新高。可以说,外资在用真金白银表明对A股一如既往地看好。
在基金市场方面,据穆迪统计,外国投资者通过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有约1.2万亿美元的中国资产,但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相比,投资者配置的资产规模仍过低。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一大批优秀企业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优质投资标的不断增多。只要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是好的,质量是高的,生态是不断改善的,自然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穆迪预计,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外国投资者将增加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配置。首先,外国投资者配置的中国资产比例较低;其次,中国市场提供多样化的资产和强劲的回报;第三,市场对被动和主动投资的需求将会增加;第四,侧重中国市场,有经验、风险管理能力成熟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将受益。(记者 罗逸姝)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