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美股是大热点,热到不管懂不懂、做过没做过的人都来蹭一把热度。一位朋友曾把一些美股主题的热门文章转发给我并问我对其中观点的看法,我却不知该说什么,这些文章的标题包括但不限于:
《美股跌向无底深渊》
《末日大崩盘,美国的国运到头了》
《特朗普是怎样把美股推上绝路的》
《熔断把巴菲特吓倒,这场危机到底有多大?》
......
这类标题总能满足一大部分吃瓜群众的心理需要,看到这些标题,我眼前仿佛又出现几个抠脚大汉,边嗑瓜子边指点江山,口吐豪言,将世界格局操弄于掌,这一次,华尔街的每一出戏也都在他们的导演之下了。
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这些写手的选题可谓用心良苦,这些标题当然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后来我点进去浏览其中内容,竟然没觉得自己是在看金融相关的分析,倒像是在读几部充满阴谋论的武侠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川普是个横冲直撞蛮横无理而且智商不如三岁小孩的莽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个没有常识和专业素养还任人摆布的怂货、而上市公司高管和华尔街精英们全都是只懂得贪婪却解不出小学数学题的傻子。
1800年前的曹植看着一盘豆子写出了《七步诗》,今天自诩为金融专家的网络写手们看着一张K线图就能写出一篇篇充满阴谋诡计的武侠小说,我对他们这种能力的确是由衷地佩服。
被封神的达里奥
好了,写手们的这种能力我们一般人是不具备的,今天就由我这个小白级的业余投资者给大家科普一点真正有营养的东西。
我们先从投资大师达里奥说起,他是上面这些金融武侠小说中的常见主角,他被描述成为一个看透了华尔街一切阴谋,早早就预测到市场要在何时要下跌的大神。
作为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掌门人,管理着1600亿美元资产,达里奥的确拥有神级的投资眼光,但是在中国,他的地位被神化过了头。
原因不难理解,在川普上任后,达里奥时不时会发布一些看空言论,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针对美国市场的悲观言论在中国特别受欢迎,于是达里奥的讲话被有选择性在出现在中国无数自媒体的文章里,当然也存于我们开头提及的那些外行人写的金融武侠小说中。去年11月华尔街的一则新闻被写手们翻出来了,这则新闻的说的是桥水在2019年11月用15亿美元买入2020年3月到期的看跌期权,暗示桥水对市场极度看空。最近恰逢美股下跌,于是这则新闻被重新挖出,达里奥在中国更神了,很多人都觉得他一个季度前就预测出了市场走势。
去年的新闻:桥水15亿美元买入看空期权
等等,你发现哪里不对了吗?桥水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用15亿美元这不到总资产百分之一比例的资金来买看空期权,达里奥是真的看空市场吗?
真实的答案会让那些写手们无地自容,由于桥水管理的资产规模太大,不可能和我们散户一样孤注一掷,为了降低产品净值的波动、提高抗风险能力,桥水必须要做对冲,无论基金经理在配置过程中对市场是看多还是看空,都会留一点反向的操作,这15亿的看跌期权就是这个作用,虽然这是常识,写手们却不懂,他们可能还以为达里奥拿着几万人民币在我们大A梭哈呢。
“大家好!我是达里奥,我买这个put只是为了对冲,你们不要想太多了...”
桥水在事后的解释也证明了这一点:桥水基金没有任何对美国发展的押注,桥水的仓位经常变动,而且经常为他人设置对冲,对这样一个仓位进行过度解读将会是一个错误。
不仅如此,达里奥本人也对该新闻试图向读者传递的信息(即桥水看空市场)相当不满,他甚至联发三条推文,指名道姓地批评相关媒体。在第一条推文中他说:WSJ在文章中说“桥水对市场下跌下了重注”,这是错的,我想澄清的是我们没有做任何对于市场下跌的赌注。
接着他又发了第二条推文:我们对这则新闻的作者Juliet Chung做了解释,该文章作者传达桥水基金的看空立场非常有误导性。
连发两条推文澄清之后,达里奥似乎觉得还不够,又发了第三条推文,他表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作者对标题耸人听闻的追求胜过一切,即使标题与事实并不相符。你们可以选择相信记者,也可以选择相信我。但是事实会证明,相信我是没错的。
我觉得达里奥的第三条推文也可以送给中国的自媒体来自省,有关美股的公众号文章,目测有90%以上都是在胡说八道。
达里奥第一条推文
达里奥第二条推文
达里奥第三条推文
上述信息完全是公开透明的,这些写手们连最起码的科学上网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都没有,捡到一则过了保质期的海外新闻就当宝一样来杜撰小说,更可怕的是这些胡说八道的内容还真的有很多的簇拥着。
那么,达里奥澄清的推文是否是实话?他对市场到底是怎么看的?我们只要看一下这一轮美股下跌过程中桥水旗下各产品的表现就清楚了:截至3月17日,该公司的All-Weather基金今年以来最高跌14%。桥水的旗舰宏观基金之一Pure Alpha下跌了21%(显著高于标普500同期的16%的跌幅),由此可见达里奥没有说谎,桥水的确没有看空市场。而由于旗下多个产品表现糟糕,市场甚至担心桥水会爆仓并成为第二个雷曼兄弟,逼得达里奥亲自出来声明:桥水一切安好!
桥水的内部文件前些天流出,显示其各项产品损失惨重
要知道,桥水向来以做空见长,历史上节奏把握相当到位,1987年美股闪崩,在整个市场跌幅超过30%的时候,达里奥获得了22%的收益;在2008年,美国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达里奥在当年依然获得了14%的整体收益,远超市场平均值。但2020年,达里奥没能重演辉煌战绩,他对大势的把控和策略的落实显然与1987年和2008年都不一样。
达里奥如果知道自己被神化成为华尔街阴谋论中那个唯一清醒的人、如果他知道神化自己的文章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可能会哭笑不得吧:我也希望自己能和你们那些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神啊!
被误解的巴菲特
说完达里奥,我们再来谈谈股神巴菲特。我们常常在新闻和自媒体文章里看到巴菲特储备1200亿美元现金的事,以此来强行塑造股神的大空头形象。但真相并非如此,在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纪录并超过1200亿美元的同时,很少有人告诉你他们的持股市值也在不断创出新高,他们持有的股票价值是现金的两倍多,仓位很重。大家在看新闻和自媒体文章时一定要多动脑,因为我发现,一开始深信巴菲特储备现金做空市场的网友和后来嘲笑他损失惨重的网友很大程度上是同一批人,当你看到这些前后矛盾的信息时,就要提醒自己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信息,或者两个都是假信息。
真相是怎样的呢?根据伯克希尔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公司合计持有市值为2480.27亿美元的股票,购入成本为1103.4亿美元,账面盈利1376.87亿美元。所以即便是准备了1200亿美元现金,巴菲特仍是坚定的多头,重要的事再说一遍:在这轮下跌发生之前,巴菲特手上的股票价值是现金的两倍多。
伯克希尔2019年末持仓一览
另外,在我们开头提到的武侠小说式文章中,写手们常常引述一个在他们看来非常重要和专业的论据,那就是巴菲特指标,该指标以美股总市值与美国GDP做比值,得出一个比例来衡量市场的泡沫程度。根据该理论,当这个比例在70%-80%区间时,市场估值在合理状态,而在这个比例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
美股市值与美国GDP比例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个说法是巴菲特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而且他本人近些年也抛弃了这个理论,因为它已经失效了。
巴菲特开始大举建仓苹果时(2016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也高达120%,但苹果成为伯克希尔最成功的投资,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可口可乐,成为巴菲特赚钱最多的股票,伯克希尔多次买入苹果,平均持仓成本价是149美元/股,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苹果股价已是254美元,在这一轮下跌前甚至高达327美元。
之所以过去的巴菲特指标在今天失效,主要是三个原因:(1)经济全球化、(2)海外公司赴美上市、(3)无风险利率降低。
(1)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美国公司的营收也开始全球化,以美国GDP作为分母显然不再合适。以美股最大市值的苹果为例,从供给端的产业链到需求端的全体消费者,它早就已经跳出美国国内的限制。其他美股巨头也类似:谷歌和脸书收取全球投放者的广告费、微软收获全球用户的软件和云计算费用、VISA和Mastercard在全世界几乎每一笔信用卡消费中抽取手续费、沃尔玛和COSTCO在世界越来越多城市开设分店,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市值和美国GDP做比值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既然美股涵盖全球顶级公司,那用它的市值和世界GDP做比值考核泡沫行不行呢?还是不行,因为在创新和转型之下,巨头扩张的动力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更在于在世界经济中瓜分更大的份额,取代传统行业。比如十年前世界经济总量66万亿美元,今天88万亿,增幅33%,但假设数字经济在十年前只占当时GDP的20%,今天上升到50%,那么某家对口的科网巨头所面对的市场则从13.2万亿增长到44万亿,增幅233%,这才是应该拿来当分母的指标。不过由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不太容易进行数量化表达,所以比值的方法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2)外国公司上市贡献市值也不难理解,比如中概股的业务重点在中国、为中国贡献GDP,但他们却在为美股贡献市值,光一个阿里巴巴就有5000亿美元的市值,大过所有A股上市公司,相当于美国GDP的2%,而包括阿里在内的中概股也只是美股海外公司的一部分而已;
(3)无风险利率的降低会让股票拥有更高的估值,这是一个常识。毕竟利率如果够高,投资者直接选择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会去冒着波动的风险投资股票。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经过两次大幅降息后的利率仅为0%-0.25%,回到历史最低水平;在巴菲特叱咤风云的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大多数时候的利率都在5%以上,甚至常常达到10%以上。所以今天市场的估值高于上世纪大多数时期,从利率看是说得通的,不比当时更高反而显得奇怪。
联邦基金利率 1955-2020
作为美股长期的多头,巴菲特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下跌的机会。目前美股市值/美国GDP大约是110%,但巴菲特根本没把这个失效的规则当回事。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最新资料显示,在这轮下跌发生后不久的2月27日,巴菲特还斥资4530万美元,以平均每股46.4美元的价格买入了从高点下跌20%的达美航空;3月3日,巴菲特又斥资3.59亿美元增持纽约梅隆银行,不过即使是股神也不能预测短期的市场波动,在他买入达美航空后,达美的股价曾进一步下跌超50%,纽约梅隆银行也进一步下跌了30%。我们当一回事后诸葛亮,股神这次入场的时间似乎早了一点,但由于巴菲特是先操作,隔一段时间后按规则上报美国证监会,所以巴菲特在本月中下旬的一些大手笔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被我们看到。
回顾巴菲特过往“抄底”记录,其实“抄底”抄在“半山腰”的不仅仅是这一次,包括2008年买入高盛优先股以及2016年买入苹果,都曾经被套一段时间,他每次抄底的时间都比实际股价的底部来得早一点,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公司最终都给了巴菲特很大的回报。
股神要抄底,你们别拦着他。
结语、市场评述
在写手们那里,无论是达里奥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还是白宫和美联储的技术官僚,都被扭曲成了道具,他们以洋洋洒洒的武侠小说来传播不实信息,但可能自己碰都没碰过美股,他们不需要有对市场的基本理解、不需要逻辑自洽、不需要经验、甚至不需要常识,只需要迎合一部分读者的心理诉求,只需要煽动情绪和颠倒黑白。如果你担心他们会误导读者的投资或许也是杞人忧天,因为这些读者也没想过要投资啊!凑个热闹又不要成本。
由于我并非金融出身,投资经验和真正的高手比起来也微不足道,今天说完达里奥和巴菲特的故事后就到此为止,对于那些冒充专家的写手,以后有机会我会继续扒他们的裤子。我还会邀请专业的金融从业者来分享观点,毕竟我一个小白都能聊这么多,业内人士会有更多信息分享给大家。这对本公众号也很有意义,自媒体要不要赚钱?要,但更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我的愿景就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让社会上反智的人更少,哪怕只少一个。
近三天来,道指累计反弹了20%,至于后市如何,可以很肯定地说,任何人都不可能预测任何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行情,股神巴菲特也做不到,否则他也不会有历史上那些山腰上的抄底了,但凡给你短期预测的人,100%都是骗子。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判断的是:某家公司现在的价值是否对得起它的价格,如果对得起,买入,在慎用杠杆的情况下时间永远是你的朋友。是不是太简单了点?没错,大道至简,投资就不应该是很复杂的事;同理,当你做一件事情觉得很复杂时,很有可能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两天前接受采访表示:疫情会让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出现剧烈的衰退,但这是暂时的,疫情过后经济有望快速反弹。我大体认同他的观点,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这会是一场没有金融危机的经济衰退,但只要你相信人类的顽强能彻底战胜疫情、企业的智慧能不断创造价值,就没有理由过于悲观;另外,各国央行是全球金融市场真正的主宰者,不要低估他们的决心和能力:在欧洲日本负利率之前,我们以为零利率是极限;在日本央行买入股票ETF之前,我们以为量化宽松只能买债券;在美联储无限QE之前,我们还在回顾过去几轮QE的规模...未来还有多少玩法,我们根本不知道,昨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美联储没打算用尽弹药”,他想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不要以为零利率和无限QE是极限,我们工具还有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价值投资者)不要试图和央行作对、更不要试图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作对。
3月18日的三条交易记录,作为一个小散,这一轮下跌过程中我逐步卖出了美债ETF(TLT),并瞄准MSFT、V、QQQ三个目标多次买入。不过相比投资,知行合一对我来说更重要(个人行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市场的波动对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机会,对自诩很懂金融的写手们来说,是吸引读者眼球和打鸡血的好机会;而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短期杀跌或长期抄底的机会,你没有看到的是,在一片恐慌中,亚马逊股价已经攻回了一半跌幅,而在港股,腾讯股价更是收回了疫情以来三分之二的失地。如果稍有常识,加上一点点独立判断,投资的方式当然是最赚钱的,金融主题的写手们视野如此广阔、格局如此宏大,甚至可以想到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所想不到的东西,可以洞察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想必也能在美股波动中游刃有余、在多空切换中挥洒自如吧。
这样的人才,不自己参与到市场中来就太可惜了,充满杜撰和臆想的长篇大论不仅赚不了什么大钱,还拉低粉丝智商。有胆量的话,到市场里来,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