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的中国经济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无独有偶,就在中国高铁不断取得各种突破进程中,事情又有了最新进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2日援引媒体报道,根据专家的说法,经过近10年快速建设,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高铁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专家认为,越来越多高铁开通运营,不仅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也将推动各地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在加快高铁建设步伐,目前已拥有22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覆盖沪苏浙皖一市三省40个地级城市。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5300公里。除长三角外,中国“市市通高铁”的版图正由东向西、从南到北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上述迹象,进一步印证了BWC中文网观察团多次提及的,高铁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激活并带动了许多过去并不太显眼的城市经济。对此,蒙古国国家通讯社报纸《蒙古消息报》社长孟和图拉数周前表示,我在中国工作了两年,有幸见证中国的快速发展......多次乘坐便捷、舒适的中国高铁,让我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和活力……这一切使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由衷钦佩。
而关于中国高铁的发展,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正在开发超级高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借力大数据、物联网添加到现在的高铁旅行体验中,打造中国高铁2.0版,也就是说,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级高铁或也将在不久之后横空出世,且已取得了新进展。
例如,据媒体三周前报道,时速达600-800公里的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或将在成都与重庆之间布局,真正实现同城化。而一旦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得以投入运行,更意味着,从华南的一些城市到华东的一些城市,约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比如从深圳到上海。
尽管这项世界级工程起步较晚,但不久的将来必将横空出世,相当再造一张国家名片,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持续领跑,而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将由此驶入创新无人区,超级高铁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中国经济第四张更加智能高效的国家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经济体试图通过不断效仿大举发展制造业的方案而试图拉动经济,其中就包括高铁经济,比如印度就非常明显。然而,印度经济在这一领域的收效却并不乐观。我们注意到,2019年2月印度国产最快列车,也被称为印度高铁的“致敬印度”自首发之后,一直事故频发。而它的最高试验时速是180公里,而实际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因此被称为“半高铁”。基于此,有许多印度网友也纷纷调侃称,印度高铁并不切实际,理由铁路现代化还没有解决,是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奔跑,显然是不现实的。
高铁领域的挫败也成为印度制造计划或提前宣告失败的佐证。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认为,印度制造追赶中国或许是不现实的,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制造所谓的“拼凑式创新”是物资稀缺的产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却像是“海市蜃楼”。
我们也曾提及,正当中国制造正向高端、智能等精尖领域迈进的时候,包括越南、印度等经济体在内的制造业却正处于起步阶段,显然,前面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不仅如此,除了高端制造外,此刻,世界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但全球多个产油国依然还在为石油价格和相关供应链而喋喋不休。不过,中国经济已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
比如可燃冰,中国也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这就意味着将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洁的新能源,中国在该领域已领先美国日本等国外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美日等发达市场的科学家尽管一直在研发可燃冰技术,但始终没能取得核心技术。而基于可燃冰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长期价值,分析认为,美日或嗅到了能源危机。
除可燃冰外,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另据科技日报数周前消息,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这就意味着正式启动物理实验,该装置是托卡马克聚变和仿星器聚变装置之后的另一种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就在这个时候,外媒又传来这一领域的好消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日前援引相关报刊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科学家们称,它的温度将是真正太阳的13倍。它将产生与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太阳”的创造者们能遏制住热核聚变的能量,那么地球上将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俄媒称,预计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并投入运营。
而俄媒对这一项目的预期时间,早于我们此前提及的或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不过,无论能否在今年实现这一目标,都说明,中国在该领域走在世界前端,并提供了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的无限机会。
与可燃冰技术被全球多国科学家一直在研发一样,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项核聚变新能源技术,但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团队一样保持核聚变的稳定性(中国的这项技术来之不易,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场“旅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而美国、日本等国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美日等国或进一步嗅到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
BWC中文网观察团分析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而我们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将成为继本文前面提及的,高铁,华龙一号、大飞机、超级高铁后,第五张或横空出世的国家经济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