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投资 > 正文

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攻克石油中的“稀土”,美国或嗅到新能源危机

2020-01-01 13:09  WBC中文网   - 

如果说,历史上的中国经济错过了蒸汽机发明带来的工业文明,错过了海洋文明,那么,在现在全力提速的创新能源科技时代,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许多重大领域的突破,而且这种创新堪称历史性的时刻,而这些突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油气成本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事实上,全球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利用和发明能源的进步史,从草木到煤炭,从煤炭到原油,从原油到新能源......,能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根基之一,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主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清洁新能源的探寻,还是对传统能源的升级和利用,中国相关企业、科学家及工程师们无疑走在了前列,而就当全球市场还在为原油喋喋不休之际,中国或已占据新能源高地,实现了众多重大新能源领域的突破。

 

比如,像核电能在中国很热,目前有超过20个国家都对华龙一号有强烈兴趣。但目前,美国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而可燃冰,中国也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这就意味着将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洁的新能源,但这一技术,中国已领先美国日本等国外公司,同时,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外媒将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国,因为,可燃冰被视为未来石油的替代能源,更是人类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所以谁先掌握可燃冰,谁就将在未来获取最大的增长动力,而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最新消息显示,蓝鲸1号已经在三周前在南海神狐海域完成中国首次可燃冰开采,累计产气30.9万立方,并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而就在这个时候,媒体又传来重大消息,中国拟首建空间太阳能电站,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并助力深空探索计划。

 

而除可燃冰外,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据项目装置总工程师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有望年底建成。

据科技日报数周前消息,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这就意味着正式启动物理实验,该装置是托卡马克聚变和仿星器聚变装置之后的另一种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目前,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攻坚各个技术难关,专家估计,聚变能商业化有可能在30年后实现。最新消息显示,中国近日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

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项核聚变新能源技术,但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团队一样保持核聚变的稳定性,而目前,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要知道,这项技术来之不易,相关资料显示,这场旅程已进行了半个世纪。

最新消息显示,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22日援引相关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科学家们称,它的温度将是真正太阳的13倍,它将产生与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人造太阳”的创造者们能遏制住热核聚变的能量,那么地球上将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俄媒称,预计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并投入运营,分析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新能源变革,同时,这或许也是投资者所面临的战略投资机会之一,并将成为继高铁、华龙一号和大飞机C919后,另一张国家名片。

另一面,在传统能源领域,在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提升下,新的油气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比如,近日长庆油田在甘肃庆阳勘探发现了储量10亿吨级的大油田,该发现标志着中国在非常规石油勘探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同时,中国炼油企业借助新一代超稠油开发技术,目前稠油累积产量已突破1亿吨,实现新增可采储量2亿吨,并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而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事实上,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美国企业更是依赖中国约80%的稀土供应,而以上这些多个全球能源之最,已让美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能源工业感受到了新能源时代的最大危机。(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A股2019年最后一交易日红盘收官 沪指全年涨超两成
下一篇:欧洲经济危机中心或将转移至德国,德媒:德国在许多领域落后中国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