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21日援引相关报刊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科学家们称,它的温度将是真正太阳的13倍。它将产生与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太阳”的创造者们能遏制住热核聚变的能量,那么地球上将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俄媒称,预计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并投入运营。
这一事情的进展,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印证了BWC中文网观察团近期提及的关于中国在人造太阳项目上将取得突破的观点。只是俄媒对完成这一项目预计的时间是2020年。我们曾提及,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另据科技日报数周前消息,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这就意味着正式启动物理实验,该装置是托卡马克聚变和仿星器聚变装置之后的另一种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
据中国环流器二号M项目装置总工程师杨青巍向媒体介绍,这是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因为太阳的光和热亦来源于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该装置也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目前,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攻坚各个技术难关,专家估计,聚变能商业化有可能在30年后实现。
不仅如此,中国在近日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核电事业核能工程的建设安装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以及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项核聚变新能源技术,但却都没能稳定掌握这一技术。美国、日本也因此嗅到能源危机。
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场“旅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该说,这项目技术上取得突破是来之不易的。实际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已远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当大多数人依然停留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的印象中时,中国已提前占据了新能源领域的另一个高地。这就是在可燃冰领域的突破。
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又称甲烷水合物,是一种冰状固体,其中小分子的气体被困在冻结的水分子内。里面的气体即使在低温下也很容易点火。可燃冰被认为是天然气和石油的最佳替代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全球可燃冰的碳含量是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中碳含量的两倍。而攻克可燃冰技术一直是一道世界难题,不过,在2017年时,中国可燃冰连续稳定试采成功的消息一公布,整个世界的能源行业都为之兴奋。
值得注意的是,据俄媒报道,中俄两国的科学家还在相关海域进行了可燃冰沉积物的合作勘探。另据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主任邱海峻此前表示,中国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是整个波斯湾探明的油气储量近1.5倍多),目前,已经布局了十多个成矿区带,且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与前面提及的人造太阳项目类似,在可燃冰领域,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的科学家和相关企业也一直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而基于可燃冰在被各国视为“未来的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更是人类最有希望的新能源资源,而中国提前占据了下一个能源技术的高地。
中国在可燃冰领域的重大突破,做到了美国和日本科学家所没有做到的事,对于促进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全球石油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大,降低油气成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分析认为,美国、日本等国的能源企业或再次感到在新能源领域的危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