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30年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相继问世,完成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当前A股共有3687家上市公司,较十年前翻番。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约占全球主要股票交易所总市值的9%,其中主板市值40.2万亿元,中小板市值9.2万亿元,创业板市值5.6万亿元,科创板市值0.6万亿元。
2014年底A股市值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其后大部分时间中保持了市值全球第二的国际地位。
股权融资为上市公司壮大提供了巨大助力。截至2019年9月底,1990年以来整个A股市场股权融资金额累计超15万亿元。
590股年营收破百亿元
在上市公司数量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A股公司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整体而言,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5年开始增速明显加快,直至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增速有所回落,经过两年的调整后又重新恢复较快增长。2018年度A股公司总营收突破45万亿元,净利润总额3.38万亿元,上市公司平均营收127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行业巨头应运而生。二十年前A股营收过百亿元公司不到10家,去年A股营收超百亿元公司已达到590家,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现金分红比例创新高
上市公司29年来累计现金分红超9万亿元。继2018年首次突破万亿元之后,今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突破1.2万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增长2.82倍,与二十年前相比增长86.48倍。截至去年底,现金分红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比例高达78.18%,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监管层多方面积极引导下,A股公司近年整体现金分红率逐渐提升,2018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达31.29%,创近十三年来新高。
国际化持续推进
改革提升活力,开放带来繁荣。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涌入一批聪明的外资。2003年引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14年、2016年先后开通沪深港通。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赴港、赴美上市企业逐年增多,重要国际指数频频“加仓“A股,包括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以及标普道琼斯指数。近来,QFII限额的取消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开放程度。
香港、美国上市中资股1314家
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海外上市中资股数量也稳步上升。数据显示1314家中资股在海外上市,主要集中在美国及香港。其中,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有22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1094家(含A+H公司)。
2000年初,中资股海外上市的主要以国企探索香港市场为主。2000年底,美国中资股的数量不及香港的十分之一。进入2000年后,网易、搜狐、新浪等互联网公司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启中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新篇章。截至2019年6月末,香港中资股数量较2000年增长近3.5倍,美国中资股数量较2000年底增长10倍。
外资持股市值超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不断提高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开放程度,A股市场优质资产获得青睐。外资的主要代表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陆股通投资者。2003年7月QFII进入A股市场,2003年末,QFII持仓市值最初不足10亿元。2014年末,QFII持仓市值首次破千亿。2014年11月17日,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开通,建仓A股更加灵活。
数据宝统计显示,近三年来,QFII叠加北上资金持仓总市值均超6000亿元,2019年6月末,外资持仓市值突破万亿大关。其中,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流入速度更快,累计净流入金额超8000亿元。从外资持仓市值占总市值比例来看,2003年至2004年QFII持仓市值占比不到0.1%。2019年6月末,外资持仓市值占比创新高,接近2%。
股市中坚迭代升级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地位逐渐凸显。1990年代,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化工、机械设备、基建、食品饮料等传统领域,到了2000年底,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工业新产品生产比上年增长26.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
到2010年底,新兴产业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以电子、通信、计算机、医药生物为主的科技类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近400家,当年新上市科技类公司接近百家。近几年来A股市场显现出拥抱新经济企业的巨大热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截至目前,电子、通信、计算机、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的上市公司合计超过850家,合计A股市值近11万亿元,同时占A股市值比例超五分之一。
核心资产话语权提升明显
核心资产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近三年来,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为首的一批核心资产股价逐渐回暖并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核心资产频频受到内外资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以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的A股市场核心资产50股来看,截至2019年6月末,QFII和陆股通合计持股市值高达6456.4亿元,占同期外资持股总市值比重过半,外资对核心资产的偏爱程度超过了公募基金、险资等其他资金力量。
受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及外资在A股话语权逐渐提升两大因素影响,近年来A股核心资产的市值影响力大幅提升。当前核心资产50股的总市值约占A股总市值的17%,较四年前实现翻番。2015年至2018年,核心资产的营业收入由4万亿增至6.3万亿元,涨幅达56%,核心资产盈利占A股的比重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基金期货债券齐头并进
基金资管突破13.5万亿元
外资大幅加仓A股的同时,国内主力机构的代表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保持阶梯增长趋势,近三年来,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稳居10万亿元以上。
截至2019年上半年,仅用了半年时间公募基金份额及资产规模就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近13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产品5806只,公募基金份额达13.05万亿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3.61万亿元,较2018年末小幅增长5.32%。
债券余额超90万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债券规模达91.08万亿元,与1981年48.7亿元相比,债券规模的年均增速超过30%,为同期GDP增速的两倍。债券余额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债券余额迅速增加的同时,债券品种也由单一的国债发展到当前含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十余个品种的债券体系。其中,地方债规模在债券余额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不足3%攀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31%,近年来增长势头最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