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申请家庭心中,“捐赠”似乎不是个可以放到“明面”上说的事情。
近几年接连爆出了不少“通过捐钱买Offer”的案件,有些中介还明码开价:“申请排名前10的顶尖学校要捐100万美元,排名前20的捐50万美元,前30的要捐30万美元。”
打听一下,似乎也有不少家长们盘算着通过“小捐一笔”来增加申请砝码——争不过1线大城市的孩子,不得不“略施手段”。
种种现象综合起来更加让人感觉,给申请学校捐款就是卖孩子——我给你钱,你收我的孩子。
我们常听到“给哈佛捐个楼就行,给耶鲁捐个图书馆就上”的话题,但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捐款”可跟这种歪门邪道一点儿不沾边!
美高想要看到的,是申请者表现出愿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的诚意,而不是花钱买一个Offer的“歹意”。
美高拒绝任何一种想要送钱换位置的行为,这一点,家长们首先是要认清的。
如果你飞扬跋扈地在申请文书或者面试时候提到要捐钱,那招生官理都不会理你并且还很有可能把你拉入黑名单!
要知道,可以就读顶尖美高的家庭都有一定的背景和能力,钱是肯定不缺的。
捐款只是学校考量学生是否有这份心去帮助学校发展的更好,是不是只是为了奔向更好的大学的怀抱,就功利的把高中当成跳板,而不愿意在以后做出更多贡献。
如果只是想花钱买个位置?那下面的文章可以不用再看了,不可能的。
那为什么读美高的学生非富即贵,可美高还是“很差钱”,甚至“捐款”还成为了一种代代相传的“传统”呢?
即便顶尖美高的学费高的惊人,但每年下来也剩不了几个钱。
以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为例,根据Exeter的财报显示,学校共收入9770万美元,别看它远超许多藤校大学的年收入,但它光支出就有9760万美元。
也就是说,“家大业大”的Exeter一年下来,就给自己剩了10万美元,稍微高薪一点的家庭赚的都比这个多。
这种现象,不光Exeter一所学校,不少学校一年下来剩下的钱连更新设备的都不够。
除了开设近400+的优质课程,30多种运动项目,100+的社团活动,以及维护配套的各种设施(体育馆、游泳馆等)外,一些学校还声明他们为中低产家庭的学生,提供了上千万的财政补助。
通常这笔巨款的主要来源就是捐赠,超过总数的60%。所以,家长捐赠的这笔钱,对于学校来说太重要了!
各大网站在进行顶尖寄宿高中排名时,常见的三个考量指标分别是:SAT均分、录取率和校友捐赠。
我们看FS排行榜也会发现:排名前3的私立寄宿美高,校友捐赠额也同样名列前茅。有人笑称,顶尖美高不仅是人均托福100分,也是人均捐款100万啊。
毕竟有钱才能请好的老师,才能建造好的设施让学生使用,才能提供最先进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早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从而侧面论证学校的教学水平。
如果两个孩子同等条件下需要去抉择,能够提供捐款的家庭的确会占一定优势,因为这也是个人提升的一部分,是学生能力和背景的证明。
比如很多大牛家庭的孩子来美高,他们在申请时一定会比普通人更有优势,如果你能够在申请时表现出入学后会捐款的意向,那么被录取的几率一定会有所增加。
总之,对于美高来说,捐款更多的是一种校友对学校的肯定和回馈,你我都是家人,最能够直接表达情意的方式就是捐款。
之所以“捐赠入学”在中国听起来不是那么光彩,很大程度上跟中国家长们的理解误区有关——捐赠不是“给钱就能办事”。
学校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有一种长期、持续性的捐赠意识,每次捐款金额量力而行即可,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明码标价。
并且,如果真的是单纯以升学为目的,直接砸钱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反而还会被怀疑是“贿赂”,怀疑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合理捐赠是一项“技术活”,你可以通过下面这几种方式,向招生官表示会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诚意。
大部分学校不仅有总的基金账户,并且校内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基金。你可以把钱直接打到学校指定账户上,表示这笔钱可以被学校用在各个地方。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指定捐赠,比如喜欢冰球就捐冰球场建设、喜欢话剧就捐学校剧院或音乐厅等,并且捐款建立的场地都会署上捐款方的名字。
你也可以指定设立专项奖学金,比如有些有的中国家庭设立专门供给非北上广等二线城市、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使用的奖学金,也有一些专门为非洲学生设立的奖学金等。
有些学校在开学或学期末时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大家捐款,例如圣诞募捐会、春季筹款晚会等。
在每年四、五月份举办的筹款晚会上、校董事会成员会邀请许多家长到场参与,在会上总结学校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规划,并会举行一场拍卖募捐,募捐的资金全部供给学校发展使用。
拍卖上的商品基本由校董事会成员捐赠,拍卖品也是五花八门,有珍藏20几年的红酒、各种名人字画、指定地点旅游机会、甚至私人酒庄居住机会等等。
许多人觉得校董事会只是监督学校发展的部门,但事实上他们比任何人全心全意的支持学校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得到校董事会人员推荐的学生,被录取的几率十分的大。
一些学校会在每一年开学、结束后给本校家长们发一封财报邮件,财报中会把学校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写清,家长可以从财报中看到学校在每位孩子身上投入的金额,不少家长会自动“补齐差价”。
有时学校也会通过邮件来向家长号召募捐,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学校会专门制作牌子。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家长们的参与度,牌子上会详细的写上每个项目或每个年级有多少家长参与,具体金额如何。
尽管捐款的项目和方式五花八门,但是如果你不想因为不当的捐款行为而被拒录、被遣返回国,你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家庭承诺的捐款,是在录取之后才发生的,在沟通中让学校感觉得到你有捐款的能力和意向,相信你以后会给学校做贡献才是对的!
家长任何“拍钱”的表示都会直接影响到招生官心中学生自身的品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另外不要等waiting list了再表示有捐款意向,很多中国的家长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但真的等到这个时候,可能学校就不给你捐款的机会了。
如果是家长们自己在邮件中提捐款,基本不太可能谈成。
这个时候就要有个备受校方信赖的“中间人”进行沟通,比如校友会成员、校董会成员、长期合作的顾问等。
被他们推荐的学生,自身能力肯定也不会差,并且也能够打消校方对你“今后是否真的会捐款”的疑虑。
捐款金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从几百块到上万块都有。
有的学校家长会抱团商量捐一样的金额,有的学校家长会定一个平均数,捐多捐少自愿。
美国学校希望招收的是一位优秀、又确实特别想来我们学校的孩子,捐款是诚意和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决定申请的关键。
就算你捐了上千万,但只要孩子触犯了校规、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照样是会被退学和遣返回国的。
爬藤这条路真的很难,即便许多家庭的孩子已经十分优秀,但是家长们还是希望能够为孩子多增加一份保障。
不否认捐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的录取筹码,但最终录取的核心还是要看学生本身的能力和表现,以及孩子和学校的契合度。
所以对于那些标化不够,想用钱来凑的家长们,对不起,还是先把标化考好了再来申请,或者申请与自己标化成绩匹配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