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一些新型职业病所占比例也在提高,给防治工作带来新挑战。其中,噪声聋这类职业病在我国逐渐显露出来,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噪声聋的三种类型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网的定义,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感音性听觉障碍。目前,噪声聋主要分为三大类:暂时性听力损失、声创伤和永久性听力损失。暂时性听力损失通常可以在24-48小时内得到恢复,声创伤则是由短时间内接触高强度噪声引起,很多人会感觉到疼痛,并有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永久性听力损失是这里最严重的一个病况,一旦出现永久听力损失,将对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发病缓慢,很多病人直到听力严重受损,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了职业病,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引起媒体和官方的高度重视
前两年,媒体报道的主要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导致的职业性中毒,但近年来,工人患上“噪声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甘肃农民网曾有专门针对噪声聋职业病的报道
老魏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近年来,老魏时常感觉耳膜震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从心,听力明显下降。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
鉴于噪声聋病例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此做出了表态。《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条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员工个人要做好噪声防护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人们在噪声环境下作业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在噪声作业时佩戴相应的个人听力防护用品,如:降噪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如有需要,应向有关部门反映。当发现自己健康状况有异时,应及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到有关政府部门咨询,做好职业性噪声聋鉴定,采取正规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
企业高度关注,实时做好健康保障
作为用人单位,企业在创造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健康。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及时安排进行诊断或医学观察,落实职业病待遇,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而一些从事高危工种、易患职业病工种的工人,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尽管职业性噪声聋的报告案例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只要企业和个人能做好噪声防护,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相信噪声聋这类职业病将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