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3月3日电 题:“80后”非遗传承人江浪浪:让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破浪出圈”
作者 祝欢 尹梦娇
“前面地滑竿儿你慢点走,跶倒幺妹儿你脱不到手。后面地滑竿儿你不要挨,谨防幺妹儿不要你抬……”日前,一堂生动的非遗课在华蓥职业技术学校上演。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广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浪浪正在教学生们唱路况号子。
今年42岁的江浪浪是在华蓥山下长大的“幺妹”,也是华蓥市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2021年5月,江浪浪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广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不仅仅是工作,更是肩上的使命与担当。”从此,她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她努力让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破浪出圈”,让幺妹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产生于唐朝,盛行于清代,是一项集竞技、歌唱、表演、娱乐为一体的华蓥山地区特有的民俗文体活动。2021年6月,“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华蓥乃至广安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50年代以来,每逢重要的节庆,华蓥本地群众都要自发举行“滑竿抬幺妹”竞速赛及表演活动。
江浪浪组织策划并参加“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展示展演活动。 华蓥市文化馆供图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江浪浪从小就热爱音乐舞蹈。在参加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中,江浪浪结识了“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第三代传承人杨大兰,便跟随其学习幺妹展示技巧并积极参加“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实践活动,从此与“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结下不解之缘。
“16抬滑竿,48名演员,我们创新了节目编排形式,融入了我们华蓥山的民间山歌和路况号子,现场观众反响特别好。”江浪浪始终记得2005年参加的四川省农民体育健身展示大会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让她永远热泪盈眶。
“滑竿捆扎与装饰、幺妹和抬夫服饰、抬竿技艺、抬夫与幺妹逗乐互动技艺、路况号子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此,江浪浪开始主动学习华蓥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的文化内涵、表演技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坐在滑竿上的幺妹撑伞遮荫、挥动手绢,行进途中,与抬夫打趣逗乐;抬夫一前一后,喊着号子,通过起竿、颠竿、落竿等环节完成整个赛程。”江浪浪说,“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的门道多着呢,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技艺。
江浪浪参加“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展演活动。 华蓥市文化馆供图
这些年,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江浪浪发挥在文化馆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参与完成“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旅游体验基地建设,定期在传习基地开展相关文化理论和传统技能的传习和讲授,培养了一支具有传承能力的人才队伍,培训幺妹100余人。
华蓥市文化馆馆长蒋佐军说:“江浪浪大胆探索,融合民间舞蹈、曲艺文化,不断创新‘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活动,参与创作、表演民俗舞蹈《幺妹情》《滑竿情》。”
江浪浪的工作搭档李璇对她也有高度的评价:“她的专业能力很强,也一直潜心专研‘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活动的表演技艺、创新模式,希望让更多的老百姓体验到‘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带来的快乐。”
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让更多的群众知晓、热爱“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江浪浪坦言,这是最近困扰着她的难题,她一直在思考破解之道,探索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促进非遗与生活相融合。
“以更加时尚的方法打开,更加轻松的方式表达。”江浪浪说,希望可以用科技赋予“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新的活力,以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推出非遗课堂、文创展示等活动,开展“非遗”体验游活动,结合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非遗”旅游专线,让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