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
玉龙
玉琮
故宫博物院介绍,由于本次展览源起于《国家宝藏》节目中举办特展的创意和努力,所展出的文物中,有多件文物是曾在《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介绍过的“文物明星”。此次展览作为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将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延至5月初。铜神树枝头立鸟 三星堆文化
玉圭 新石器时代
八角星纹玉板 新石器时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
黄玉鹰攫人首佩
一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进入到春秋战国时代,文化艺术上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透雕玉璧,精致华丽。白玉透雕龙凤纹玉璧
一件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铜剑,腊长,脊在两从间下陷,格嵌绿松石,格、首均饰兽面纹。剑脊两面有错金铭文20字:“吉日壬午,作為元用,玄鋪呂,朕余名之,謂之少虞”,意为:“壬午这天吉日,做了这把好用的剑,做剑的原料是锡和铜。我给这把剑起了一个名字,称为‘少虞’。”青铜剑多以所有者的名字命名,而此剑有自名,较为少见。铭文指春秋时期新兴的一种复合剑铸造工艺,即剑体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同,刃部锡含量高,坚硬锋利,脊部含铜量高,增强韧性,以此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铜剑
皿方罍
小克鼎及铭文
提起中华文明的源起,甲骨文和它所镌刻的甲骨,也令人目眩神迷。鄂君启金节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第二单元“流”,分为“血脉相依”“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辉煌历程。展出文物
“晋归义羌侯”金印
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金翅鸟又称“迦楼罗”,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最初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后来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此金翅鸟为银质,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飞翔状,头饰美丽的羽冠,尾羽呈火焰状向上伸展并饰5粒水晶珠,足踏莲座之上,体态雄健,生机勃勃。金翅鸟也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中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金翅鸟又称“迦楼罗”
辽代 三彩陶卧猫
除了动物,人物也极憨态可掬。元代陶俑
驿使图画像砖
金花树式步摇冠
力士博山炉
早在公元前6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就能见到锤操而成的多游装饰器物、之后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也受到这种装饰风格影响。6世纪时、米自拜占庭、萨珊波斯和粟特的金银器、通过使节进献和商品贸易传入中国、在北方地区流行、继而向南传播。7世纪末至8世纪上半叶、唐代金银器开始摆脱西域风格影响,增加更多本土的造型与纹饰。西方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加上唐代流行的花瓣上装饰动物与花草的艺术风格,休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唐人的创新。银錾刻花鸟纹碗
金狩猎人物纹六曲花口杯
唐 长沙窑瓷器
《游春图》卷 (复制品)
《游春图》卷 (复制品)
第三单元“汇”,分为“民本邦宁”“格物维新”“汇流澄鉴”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民族尊仁重礼、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追求极致、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文脉绵延、文华尽汇的中国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中华文化优秀成果,更鲜明地揭示一切文明历史都由人民创造、人民享有、人民传承。“姬朝铜器十事”,习称“周十供”或“十供”
木工册鼎
牺尊
这一部分的文物明星还有“金瓯永固杯”,这个杯子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金瓯永固杯
佛杵柄绒鞘丹书克剑
后蜀残石经
这一部分也展出展示中华文明科学技术成就的多件文物。样式雷
珐琅日晷
活字印刷
展览现场
关于“源”“流”“汇”,故宫是这样阐释的——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瓣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文化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