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共享湾区“潮”生活——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侧记

2021-09-12 07:32  中国经济网   - 

  9月2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启动。这是迄今为止,大湾区商家参与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线上活动,堪称一场“国潮尖货”网购嘉年华。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众多优秀中国企业、民族品牌,不少领先全球的“中国制造”引领着生活消费趋势。品香港月饼、尝澳门茶点、爱广州美妆、追深圳数码、用佛山家电……在电商平台上,大湾区品牌就是高品质“潮货”的代名词,购物节期间商家竞相呈现琳琅好物,成为三地共建消费枢纽、共享优质生活、共创美丽湾区的缩影。

  物美价廉又便捷

  短短几日,澳门女生李卉茵在淘宝大湾区购物节专区下单数千元商品。“购物节优惠活动多、促销力度大,我主要购买三类商品——衣服、电器、日化用品,最划算的是小家电。”李卉茵说。

  “大湾区有这么多好物和优秀品牌,我感到特别自豪。”李卉茵感到,购物节的举办增强了她对大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澳门市场不大、制造业不够发达,如果在澳门做线上购物节,能卖的商品不多,也不上规模。这次大湾区购物节‘握指成拳’,联动了大湾区‘9+2’座城市,让我一次看遍这些城市的特色产品,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

  李卉茵平时就有在内地电商平台购物的习惯。“在澳门使用内地电商平台购物,用集运拼邮的方式,价格便宜,商品抵达珠海后的第二天就能派送到澳门家中,现在已有不少内地商家开始提供包邮服务了。”李卉茵介绍,不少内地电商平台可以直接使用澳门本地银行卡付款,“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成为内地电商平台的‘粉丝’”。

  自称“重度网购患者”的香港青年郭骏杰每周网购多达四五次,“小到碗、水杯等生活用品,大到吸尘器等家具家电,大部分都在内地电商平台下单”。他认为此次大湾区购物节商品有特色、品牌上档次、服务有保障,“对于内地商家来说,平台帮助他们把品牌推荐给港澳消费者,打开港澳市场;对于港澳商家来说,平台帮助他们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销路”。

  转型升级新机遇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在淘宝上的日均订单达3000万单,这意味着每秒钟就有约350个新订单产生。此次购物节推动优质产品双向流通,不仅是促进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的一次网购“狂欢”,更是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大湾区的商家和产业带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在大湾区,广深企业进入港澳“打前站”进而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港澳企业在内地城市开设生产制造基地、借内地大市场升级壮大的例子比比皆是。“市场的容量、跨度和层次,制度的差异、多样和互补,让大湾区企业发展空间大、闯劲足。”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说。

  对于广州市香雪亚洲饮料有限公司来说,大湾区购物节的举办,就像是让企业产品再度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次“练兵”。上世纪60年代,香雪亚洲饮料前身亚洲汽水厂开发的沙示汽水、苹果汽水等产品曾一度热销,成为一代人心中“老广味道”的代表。香雪亚洲饮料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戴江潇说,借助购物节,他们一边推出创新产品,签约网络红人直播带货,推动线下文创互动和联名营销,一边寻找境外电商战略合作,通过多渠道营销布局让产品再度“走出去”。

  借势发力新赛道

  “有幸参与大湾区购物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销售卖货这么简单,更可以凸显我们中国香港品牌的品质。”香港皇玥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严运波从创业之初就致力于中式甜点的研发和推广,“我们要利用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和内地电商平台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展现给世界。”严运波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皇玥集团确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目前在内地市场反响热烈。“下一步,我们将借势发力,在视频、直播赛道上加大投入力度。”

  “大湾区购物节刚好和我们的销售旺季叠加,人气爆棚,平台日均访客量涨了三成。”澳门永辉食品品牌经理龙小芳介绍,工艺发源和品牌创始于澳门的永辉,从1999年起就在中山市设立基地进入内地市场,近几年永辉的电商销售迎来质的飞跃,去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我们一直在加大对内地市场的投入,非常看好大湾区购物节,希望能办成常态,更看好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大湾区购物节期间,淘宝美妆主播、香港青年羊大咩每天都在深圳做多场直播带货,单场最高观看量达8万人次。羊大咩对大湾区购物节的举办赞不绝口:“买到了湾区好货,享受了优质服务,也聚拢了人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羊大咩多数时间在深圳工作,无法经常和在香港的家人团聚。随着湾区融合发展的加快,她和爱人正考虑举家迁往深圳,“来内地工作生活,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自然就有了更美好的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喻 剑)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上演现实版“机器人总动员”
下一篇:鲁迅书里的人间烟火,语文老师怎么从未教过我?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