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端午假期,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民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这是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水下飞天舞蹈《洛神水赋》。(图片来源:河南卫视官方微博)
北京《光明日报》报道,这台不用主持人、打破室内外空间的晚会一经播出,再次颠覆了观众对晚会的固有印象,火遍社交网络。
其中,最受好评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
《洛神水赋》从舞美、舞蹈的设计,再到打光、音乐、色彩的把控上,都无一不成就其艺术高度。看了这样的节目,能感觉到《洛神赋》的每一句词都浮现在眼前,诗中意境淋漓尽致。这样有上乘审美的作品,文化与艺术性兼备,人们在肯定它的同时,表达的其实是自身的审美品味和观念,这种艺术品味的传递具有自发性,直接促进了《洛神水赋》视频的刷屏传播。
据《洛神水赋》的编导郭吉勇介绍,这个节目历经了3次拍摄,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才拍出了这个有“1600多年历史的水下飞天”
节目执行策划徐娜表示,“好的作品观众看了会有感受,会奔走相告,希望用好的作品来吸引流量。”的确如此,传统文化要想达到如此大的影响力,必然和其他传播力广泛的产品一样,要采用适应青年网民群体的艺术表达方式,要能够让人们完全自发地产生分享欲望。新鲜的表达手段,其实才是传统文化“出圈”“刷屏”的必杀技。
水下飞天舞蹈《洛神水赋》片段。(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此外,该节目不仅在中国国内大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推特上点赞支持,向广大海外网民推荐该节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华春莹13日在推特为《洛神水赋》点赞:“难以置信的美!舞蹈像天鹅一样优雅,像中国龙一样敏捷(引用《洛神赋》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河南卫视的一支水下舞蹈节目。”
这条推特也迅速得到了海外网民的点赞支持。网民纷纷在华春莹的推特下留言,“正是5000年的中华文化使这段表演在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能看到这样的中国舞蹈正是太棒了”“真正的艺术表演”。
水下飞天舞蹈《洛神水赋》片段。(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北京《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各地方卫视精心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历史传说的节日综艺也日益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品牌。
文博探索、诗词朗读节目的走红,中国风歌曲大流行,以及青年人的汉服热,引领了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复兴的“回潮”。这股不停歇的热潮,对于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和制作俱佳的中国风作品很难不火,而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河南,这样的文化输出简直是信手拈来。
精心挑选深入人心、易于展现的历史文化类IP,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以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和叙事方式展现出来,是此类节目创制的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兼顾相应的传统节日元素,以故事化、场景化的节目单元,最大程度地契合观众对于节日的情感期待,或许正是节目能够瞬间博得观众“芳心”的关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