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盛宴》海报
中国墓室画两千多年,目前已知的出土记录,唐朝墓画过于成熟,两汉魏晋墓画过于稚拙。魏晋至隋数百年,画史记载的大批名家真迹,全部亡失。公元四世纪顾恺之卷轴画,公元六世纪杨子华卷轴画,均为公元九世纪左右的宋人摹本。
自1979年到2013年,山西陆续出土了四座北朝墓室。1979年,娄睿墓壁画出土、2000年徐显秀墓壁画出土、2008年水泉梁墓壁画出土、2013年九原岗墓壁画出土。这四座墓室的壁画一举填补了美术史空白,文物界美术界第一次目击公元六世纪的庞大绘画真迹,其造型与美学,迥异于隋唐宋元,包括敦煌绘画。
陈丹青
陈丹青说:“想想吧,一千四百多年来,没有人看过这批伟大的壁画。我仿佛听见北朝师傅冲着我们叫道‘除了拜占庭、意大利、西班牙;除了敦煌、云冈、麦积山,还有我,还有我’!”陈丹青回到中国,直面北朝的壁上乾坤,近乎酣畅淋漓,在特集中,陈丹青细细回顾了他在山西博物馆瞻观北朝壁画时感受到的震撼。
《升天图(局部)》九原岗北朝墓
《狩猎图(局部)》九原岗北朝墓
宴饮图(局部)徐显秀墓
“用现在的词语说,敦煌壁画是浪漫的、超现实的、象征主义的,洞窟里布满佛教虚造的环境。而北朝壁画是俗世的、生活的、现实主义的。墓主生前的荣华,全是人间景象,移樽阴间,也要有阳世的喜气。”陈丹青说。在《线条的盛宴》中,陈丹青带领观众游走于山西博物院,解读娄睿墓壁画、水泉梁墓壁画和九原岗墓壁画。他回避了艰深的考古学知识,单从“书画同源”的线条美学切入,分析北朝绘画大风格与两汉书简、魏晋书法的内在关系,阐发北朝人之所以迥异敦煌人、唐宋人的原因。节目影像中反复对照出现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以及中世纪初叶的墓室壁画,包括部分文艺复兴杰作。在世界性绘画美学的彼此映照中,中国绘画线条美学的流风与神韵,因之凸显。
陈丹青认为,在世界美术大背景中,中国青年才能真正了解并热爱华夏文明的雄奇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