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现,统编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航天员杨利伟。
因教材是近几年新修订的,不少人都没学过这篇课文。这篇文章被发到网上后,引起海量转发。有网友赞叹,“真实的故事远比小说精彩”;有网友感慨,“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
我儿子刚刚结束七年级的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太空一日》。儿子是一个科普爱好者,这几乎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共同爱好,杨利伟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早已耳熟能详。
当所有人都在仰望星辰大海的时候,杨利伟用“过来人”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了航天英雄眼中的世界,仅此一点,就足以激发无数人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从火箭发射写起,以飞船落地结束。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杨利伟向我们展现了太空的神秘、科学的严谨,以及航天英雄真实的心理变化。
火箭上升阶段,低频共振“那难以承受的26秒”,让杨利伟“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替杨利伟捏一把冷汗。看到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很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其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披露了太空的花絮,更在于袒露了英雄的心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英雄只道是寻常——他也会忐忑不安,也会紧张恐惧,但他从未放弃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感情真挚,所以形象真实。杨利伟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融于一身,使航天英雄的形象更加可歌可泣、可亲可敬。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仅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也一次次成就了英雄,走进杨利伟的内心世界,也就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杨利伟当年的一小步,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步;《太空一日》进入课本的一小步,同样是体现语文教材时代风貌的一大步。
在所有教材中,语文教材修订总是格外引人关注。因为语文从来都不只是教授工具性知识这么简单,如何赓续文化传承、培养艺术情趣、展现时代精神,始终都是语文教材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太空一日》引起网友热议,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以培养科学兴趣、放飞科学想象力为目标,这篇课文侧重的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激情。
时势不仅造英雄,而且“造教材”。航天英雄的出现,依托于航天大国大步迈向航天强国的时代背景;语文教材的变化,不失为紧扣时代脉搏、引领人才培养机制的写照。
英雄的表现形式有无数种,每一种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念的坚持;语文教材的选择空间有无限大,每一种都应该出自对优良品质的弘扬和对梦想的鼓励。
对未知领域保持探索的兴趣和想象,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从这一点来说,《太空一日》映照的,又何尝不是人类文明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