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遇上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会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大会贺信中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判断、对中国作用的阐释,再次向世界传递出坚定支持全球化、继续扩大开放的“中国声音”,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受到与会嘉宾的热议。
作为旨在促进中外沟通理解的高规格对话平台,此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吸引包括30多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在内的约600名人士参加。在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引发国际社会深思,也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
对此,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休戚与共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这一重要论断体现出一位大国领导人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与敏锐把握,有利于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行进。
这一重要论断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赞同,妥处分歧、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强烈的全球呼声。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全世界的科技、人员、企业已经在全球化中深度融合,组成了强有力的全球化推动力,靠政治力量根本无法逆转全球化趋势”。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工厂”。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坚定主张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他国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
特别是过去几年,针对逆全球化加剧势头,中国坚定维护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将中国总体排名大幅提升15位,名列全球第31名。参加本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世行中国局高级经济学家马钦对《国际锐评》评论员指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展现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各国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释放新的空间和动力。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新增投资突破100亿美元。在本次“读懂中国”广州会议上,“一带一路”成为一个高频词。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说,包括瓜达尔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该国人民福祉,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塔吉克斯坦前外长、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阿利莫夫指出,在中国基建投资的帮助下,塔吉克斯坦正由一个传统的进口国变身为出口国。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智慧和行动正在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大道。
两年多前,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今天,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继续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