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评论:民进党向“独”拒统死路一条

2019-10-24 13:0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民进党向“独”拒统死路一条(日月谈)

  民进党党代会不久前讨论通过了所谓“社会同行世代共赢决议文”。这个所谓“新决议文”,打着世代共赢旗号,贩卖的却是抗拒统一、追求“台独”的私货。它充分暴露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蓄意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本来面目,充分证明民进党及其当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麻烦制造者、岛内社会和谐的撕裂者和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破坏者。

  为何这么说?且看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的说法。他毫不遮掩地表示,“新决议文”有几项“核心精神”,包括坚定维护“台湾主权立场”,明确反对“一国两制”;持续深化“国防”自主,并强化“民主防卫”相关法制;未来台湾将不局限在海峡两岸的一侧,而是清楚地以“太平洋的台湾、世界的台湾”来定位自己,强化和区域、国际经贸的连结云云。

  不难发现,“新决议文”撕下了“维持现状”的遮羞面纱,不但无视“九二共识”,更是明言反对“一国两制”,其目的是激化两岸对立对抗、压制广大台湾同胞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呼声,恶意操弄两岸议题谋取选举私利。民进党铁了心要继续谋求对抗,“独”性难改的嘴脸,跃然纸上。

  在“新决议文”中,看到“全球的经济趋势、区域情势与世界秩序,都出现了重大变化”,民进党见猎心喜,自以为捡到了枪。具体而言,就是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台湾有机可乘;趁暴力激进分子制造的香港乱局,横插一脚。通过“新决议文”,民进党企图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离间两岸民心,打算在向“独”拒统的邪路上越走越远。紧随“新决议文”之后的所谓撑港“大游行”和蔡英文“双十讲话”,更加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方面,民进党挟洋自重,在香港问题上卖力吆喝,打着所谓民主、人权的旗号,与域外势力和乱港分子沆瀣一气,积极充当西方反华势力牵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前卒。另一方面,他们极力渲染大陆威胁。跟“新决议文”一脉相承,“双十讲话”充斥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看似底气十足,实则色厉内荏。

  从岛内看,民进党去年“九合一”选举遭受空前挫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低效无能,酬庸政治近来引发一系列乱象,物议纷纷。从两岸看,大陆今年初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让某些人如坐针毡,感受到了空前压力。一中原则已经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近期台湾连续“断交”,成为民进党当局执政的阿喀琉斯之踵。内外交困之际,“新决议文”的出台,正是民进党当局努力凝聚支持者,同时又掩盖其执政无能的关键一招。

  毕竟,2020台湾“大选”在即,陷入执政焦虑、选举焦虑的蔡英文当局,为了胜选自然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新决议文”的如意算盘,就是借由向“独”派靠拢,巩固绿营选票的基本盘。天大地大,选票最大,号称创新,新瓶旧酒而已。只是机关算尽,误了卿卿。台当局为选举搞对抗没有出路,搞“台独”更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当年陈水扁早就说过,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作为暴冲型“台独”前辈,讲的这话可是“实践出真知”的金玉良言。

  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利基。民进党倒行逆施,把两岸关系推向对抗和隔绝,其结果只能使台湾民众难蒙其利反受其害。民进党要与人民为敌,与历史大势为敌,两岸人民决不答应,民意决不会站在民进党一边。大陆并不介入岛内选举,对于民进党试图借助“新决议文”搞胜选那一套把戏,不会随之起舞。但对民进党操弄香港乱局,影响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观感,反对“九二共识”不能不保持警觉和关注,甚至有所反应。

  如果台当局自以为得计,继续操弄统“独”议题玩火,甚至玩过了头,大陆的绞索只会越勒越紧,届时两岸摊牌甚至战火相向,相应苦果要所有台湾人民来承受。万一到了局势不可控的地步,回头再看民进党这种做派,不只是赌上政党的政治命运,更是赌上两岸和平及台湾未来发展前途。

  当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浑水摸鱼,借机抗拒统一进程,毫无疑问,只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玩火自焚,智者不为。螳臂挡车,又有何益?饮鸩止渴,更是死路一条!(王大可)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人民时评:让“限塑”成为一种自觉
下一篇:外交部:望美停止限制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错误做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