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正在精心地打理着大棚里的鲜花,依靠养牛、种花和经营农家乐,他家一年纯收入超过11万元,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来到阿亚格曼干村,在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的院子里,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一起拉起了家常,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各族群众。
在随后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民族”一词首次写入国家的根本法。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开创性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一个月后,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今年7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脱贫攻坚。今天,我国民族八省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省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书写了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民族八省区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3800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2万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民族地区累计减贫3000多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完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今天,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升华。
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一首新改编的蝴蝶歌唱出了富裕起来的瑶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也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