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抗疫人民战争
——中国抗疫行动彰显国家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既为中国共产党这100年来创造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而自豪,也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而骄傲。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把中美抗疫行动和效果的鲜明对比,归结到“国家能力”“政府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能力”上来,即中国话语系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来,这颇具独到眼光,又直击问题要害。
---------------
中国抗疫行动彰显国家三大制度优势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迅速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抗疫指挥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效能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国人民之所以能万众一心、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控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并在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有基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的危机应对机制,有基于中国共产党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作用,所构筑起的一座座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共中央及时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在第一时间派出的中央指导组受命实地指导湖北省、武汉市加强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负责发挥持续跟踪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调度、根据疫情发展相应调整防控策略和重点工作的协调作用;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负责加强复工复产统筹指导和协调服务,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全国各省、市、县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应急指挥机制,自上而下建立起统一指挥、一线指导、统筹协调的应急决策指挥体系,形成各地方各方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全方位全覆盖的疫情防控局面。
这个统一高效的抗疫指挥体系,不仅把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动员力充分发挥出来,把中国高效的国家机器充分开动起来,而且把党政领导能力、强大综合国力、社会力量、市场活力和各方面资源都有效统合起来。
彰显了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构建起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从抗疫大战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场抗疫人民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源泉就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控制住传染源,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率;能够通过非药物手段在第一时间阻断病毒传播链;能够牢牢守住城乡社区基础防线,将一个个社区、村庄打造成为严密安全的“抗疫堡垒”,把防控疫情有效落实到终端和末梢;能够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精准防控,强化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14亿中国人民能够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做到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和国家各项制度,及时落实到“为人民防控疫情、靠人民防控疫情”上来,构建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战时动员体制。
在中国人民“庚子战疫图”中,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白衣披甲、逆行出征,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数百万名医务工作者战斗在全国抗疫一线,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作出巨大牺牲;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广大公安干警及辅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挑重担,130多人牺牲在工作岗位;海关关员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全国数百万奔波在城市乡村的快递员、快递小哥冒疫前行;全国180万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高标准做好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和消毒杀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数千万道路运输从业者坚守岗位,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复工复产;新闻工作者不惧风险、深入一线,全景式记录中国人民抗疫行动。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这一切都是抗疫人民战争强大威力的充分显现,“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每一个人都了不起”。
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即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医疗救治。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疗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人民解放军派出的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承担火神山医院等三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出动的运输机在全国紧急运送医疗物资、紧急调配全自动测温仪、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极大缓解了疫情重灾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同时,为保证离汉通道关闭后武汉市近千万人居家隔离后每天需要消耗的大量粮食蔬菜、肉蛋奶,中央专门建立央地协同、政企联动的9省联保联供协作和500家应急保供企业调运机制,从1月27日至3月9日,国家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转运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9280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148.7万吨,保障了居家隔离期间居民生活需要和防疫安全。
当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出现矛盾时,一个核心的理念和朴素的道理主导了中央的判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大幅降低病亡率,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疫情初期,随着病毒感染者急剧增多,中央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首要任务,快速充实医疗救治力量,把优质资源集中到救治一线,不计代价抢救包括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100多岁的老人在内的每一位患者生命。为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党和政府还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人工膜肺(ECMO)设备,能买尽买、能调尽调。对于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通过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轻易放弃。只要有抢救需要,人员、药品、设备、经费全力保障。
中央决定对患者实施免费救治。为此,及时预拨疫情防控资金,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中央还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明确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保障政策,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都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都由国家承担。
中国抗疫行动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五大治理效能
中国抗疫人民战争甫一打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整个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中国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始终紧扣这个总目标,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治理策略、治理方法,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始终坚持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的阳光防治。
这既体现在中国坚持在第一时间报告疫情、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上,也体现在建立严格的疫情发布机制,坚决防止瞒报、迟报、漏报,建立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现场发布与网上发布相结合的分级分层新闻发布制度,多渠道多平台传播疫情防控专题信息上,同时还体现在依法适时订正病例数据上。
始终坚持以科学为先导、遵循规律开展疫情防控的科学防治。
“科学防治”是党中央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16个字抗疫斗争总要求之中的核心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专业性。对新冠病毒这一前所未知的新病毒,中国积极借鉴以往经验,并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遵循流行病学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用中国办法破解疫情防控难题。注重发挥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作用,及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提供防控策略建议。秉持科学态度,加强对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研究,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沟通交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中国先后制订和修订了8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科学开展病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现分区分级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防控。
始终坚持基于对疫情暴发和蔓延程度进行分级分类的动态精准防治。
当武汉市处在疫情“震中”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统一高效的抗疫指挥体系,从一开始就在全国推行分区分级精准施策防控策略。在中国本土疫情形势稳定后,中国又坚持以省为单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注重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聚集性疫情防控和处置,做到覆盖全人群、全场所、全社区,不留任何死角、任何空白、任何隐患。同时,针对输入性疫情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始终坚持加强疫情防控与稳妥有序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平衡防治。
这既是一对不易处理好的棘手矛盾,也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领导能力、治理水平的尖端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疫情发生后,一方面通过开展全方位人力组织战、物质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分级分类动态精准防治方法,探索先在局部范围调适这一矛盾。在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并且千方百计确保城市和农村水、电、燃气、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食品、药品、能源、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全国17万人参加的干部会议,专门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部署,研究中国式治理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总书记还指出:“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党和国家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实施减费降税,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使中国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经济活力快速释放。
始终坚持同国际社会开展守望相助、交流合作、命运与共的携手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向世界提出了意味深长的“中国之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每天都有许多生命逝去的严重危机,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合作还是奉行单边主义?对这3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此份白皮书明确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主张各国应为全人类前途命运和子孙后代福祉作出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