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外科学家合作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

2020-12-26 22:27 中国新闻网  -  3216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探月领域再出新成果。该团队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并有超过18000个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该研究成果已于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月球撞击坑又被称为“月球化石”,其有效识别和年代估计对于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年龄及航天器着陆点锁定等至关重要。月球探测以来,由专家人工或自动识别的月球撞击坑数据库相继建立。然而,由于识别方式与数据类型的差异性,使得现有数据库在撞击坑计数、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且自动识别方法一般很难发现不规则或退化的撞击坑。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晨领衔的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迁移学习方法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能用之前获得的知识解决下一个问题,研究人员用7895个已识别和1411个已知年龄的撞击坑数据构建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该模型,研究人员从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数据中渐进地检测撞击坑,并进一步估计出其地质年龄。据介绍,研究团队新识别109956个撞击坑,数量为公认撞击坑的十几倍,18996个直径大于8千米的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这些撞击坑贯穿于月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杨晨说,目前,这些科研成果已扩展并应用于嫦娥五号着陆区小型撞击坑识别。模型的成功应用,对未来月球及行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项研究工作由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和冰岛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上海:努力实现商务事业新提高新突破
下一篇:香港收紧防疫措施:从国外入境香港,须隔离21天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