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美国降息靴子落地 我国坚持“以我为主”

2019-08-02 10:15 中国青年报 宁迪 郝诗卿 1588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2%~2.25%的水平。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引起全球极大关注。

  2007年美国房价泡沫破灭,大规模次贷危机让一些金融机构命悬一线。美联储从2007年9月开始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4.75%。此后历经10次降息,到2008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0%~0.25%。美国一度进入零利率时代。

  随后,美国又借助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阴霾。2015年年底开始,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美国进入了“加息时间”,连续9次上调后,联邦基金利率回到了2.25%~2.5%区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10年前的那一轮降息是一次“危机应对”,而目前美国经济虽然存在下行风险,但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危机信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此次降息是为防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帮助抵消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推动美国通胀更快回到2%的目标。

  因此,市场评价美联储的此次降息是一种“预防式”降息,而这种降息方式的表现是持续时间短、降息幅度小,与“衰退式”降息有着明显差别。

  在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预防式”降息后,美国GDP增速不会出现趋势性下滑,由于经济活力重现,就业状况会继续改善,失业率趋于下行。

  “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势在必行。”黄剑辉看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采取大规模的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这在一段时间起到了明显作用,但现在,减税的效力已经减弱,美国选择踩下另一个“油门”,也就是用降息手段确保美国经济保持稳定。

  美联储公布降息决定后,市场的表现却不太给力。一边,美股不涨反跌,截至当地时间7月31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下跌超过1%。另一边,美元指数创下两年来新高。

  一些专家对这种表现并不意外。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美联储要降息的风声早已传开,市场早对降息有了预期和准备,资本市场更是早早有了动作。过去几周,美股表现强劲,股指不断创新高。但在美联储暗示要降息时,特朗普曾表示降息幅度应达到50个基点,因此25个基点的降幅在一些人看来并不解渴。

  随后,面对“美国是否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疑问,鲍威尔的回答又显得模糊不清:“这并不是长降息周期的开始,但可能会再次降息。”赵锡军认为,鲍威尔的回答给市场预期又打了个“折上折”,因此,降息公布之后,市场选择用“冷淡”作出回应。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的降息已经产生联动效应。就在美联储宣布降息后4个小时,沙特、阿联酋、巴林、巴西央行也纷纷宣布降息。今年以来,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澳大利亚、韩国等多国也已采取了降息举措。

  “预计会有更多国家央行加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美联储停止加息转向降息,将带动全球货币政策整体转向宽松。但他认为,中国央行出手的可能性不大。

  半个多月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表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在昆仑健康保险资产管理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看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很多,不一定要跟风降息。“降息能起到金融加速器的作用,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大而广,但也容易出现大水漫灌的现象,降息之后的资金是否能流向有需求的实体经济也不一定,定向降准反而更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他说。

  赵锡军认为,要关注美联储降息在两个层面的传导效应,“一方面要看透过外汇市场,传导到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另一方面透过贸易市场,看可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他表示,全球是否要进入新一轮的“降息时间”现在还不好判断,但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宽松到何种程度值得警惕,过度宽松可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是有限度的,货币政策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包治百病”。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建军92年 习近平扬中国国防之“和”道
下一篇: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