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珠峰“大堵车”登上了各大新闻的头条。
过去在珠峰上人们只能靠罐头食物维持生命,而如今,珠峰大本营已经可以提供寿司和红酒。商业运作让攀登珠峰不再遥不可及:行李可以由背夫负责,路也由登山公司铺好,只要给得起钱,甚至可以有人把你抬着登顶。
难度降低、管理放松,于是越来越多人尝试征服世界之巅。
在登山运动中,关于登山方式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上述这种团队式的登顶称为“喜马拉雅式攀登”,简称“喜式攀登”,表现为提前铺设绳索、团队攀登、多次向营地运输物资,雇佣高山协助进行辅助等。喜式登山周期较长,但同时难度性更低,常用于商业攀登。
而与之相对,则是被许多专业攀登家采用的,风险极高、近乎玩命的另一种攀登方式——阿式攀登。
精准、快速的“瑞士机器”
阿式攀登,全称为“阿尔卑斯式攀登”,起源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一种攀登方式。采用阿式攀登,意味着运动员不能依靠任何外界的补给,不能使用氧气瓶,仅依靠自身携带的少许食物和轻量装备,快速地攀登高山。
独立自主、尊重自然,这是阿式攀登倡导的精神。如果要为“阿尔卑斯式风格”找一个现实的诠释,Ueli Steck也许是最好的一个。
来自瑞士的Ueli Steck是全球最顶尖的阿式攀登家之一,以速攀闻名。几十年的攀登生涯中,Ueli创下过一个又一个普通人不敢想象的惊人纪录。
Ueli创造的艾格峰北壁纪录
2012年,Ueli和夏尔巴向导Tenji一起无氧登顶珠穆朗玛峰;
2014年,Ueli独自一人,用时28小时,无氧攀登海拔8091米的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峰,成为史上第一人,并因此获颁有“登山届奥斯卡”之称的金冰镐奖;
2015年,他用时62天登顶阿尔卑斯山区全部8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
一次又一次,Ueli用最纯粹的阿式攀登,不断向人体的勇气、速度和耐力极限发起冲击。如他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除非你突破极限。
Ueli攀登时,通常只有一个人
Ueli的攀登风格,即使在阿式攀登的圈子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攀登四五千米的高峰时,他的背包中几乎只有几根能量棒、用于纪录位置的GPS和相机,连水都尽量减少,因为他攀登时速度很快,几乎不会喝水。
在他挑战62天登顶82座高峰的途中,他没有开车,而是选择骑自行车穿梭在横跨几个国家的阿尔卑斯山区,因为他不希望借助机械力量。
Ueli有个广为人知的外号,叫“瑞士机器”,不仅形容他攀登过程中如同瑞士钟表般高效和准确,也是他形容永远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执行自己的任务。
“如果你速度够快,那就不需要太多装备,生活也会简单许多”
然而独树一帜是有成本的。极度精简的装备意味、没有外力的帮助,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Ueli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而在这两点之上,还要加上Ueli不可思议速度。
也就是说:在动辄四五千米,甚至七八千米的高山之上,在氧气稀薄、极度寒冷,普通人走路都很困难的环境,而Ueli没有任何保护,甚至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用近乎跑的速度向上攀登。
在旁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找死。就连徒手攀岩大神、纪录片《Free Solo》的主角Alex Honnold也感叹说:“比起一般人,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已经很高了,但跟Ueli登山相比,简直不在一个层次。”
Alex和Ueli曾经一起在加州优胜美地公园攀登。
我愿意承受风险,只要它是值得的
Ueli曾说过:我不想因为登山而死,有一天当我退役了,我希望能跟我的妻子一起,生活在一座漂亮的小房子里,跟年轻的攀登家们,说说登山的美妙。
如果不想死,为什么要用这么危险的方式登山?如果不是为了体验濒死的快感,为什么不慢一点、稳一点?
2007年,Ueli第一次尝试攀登喜马拉雅南峰时,在离地面300米的处,被落下的石块砸中了头部。高处落下的石块带来的冲击力很大,Ueli的头盔被砸到裂开。
所幸伤势并无大碍,经过休息之后,Ueli可以自行下山。但这块意外的落石,给内心带来的冲击力甚至远超物理伤害。下山以后,一向沉着冷静的“瑞士机器”竟然哭了起来“太蠢了,真的太蠢了。”
Ueli 下山之后,在朋友面前哭了
他反复地质问自己:为何会将自己推到一个这样的境地当中,大老远地跑过来被石头砸中脑袋,到底有何意义?
这次事故让Ueli开始重新思考攀登的意义:是否过度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极限?持续不断地挑战、创造纪录,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人必须对自己的内心非常诚实。
如果继续向更高难度冲击、创造更传奇的纪录,那就必须学会与死亡的风险共处,准备好总有一天会与意外不期而遇;
而如果想要百分百的安全,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冒险,不要将自己置于有风险的环境之中,但这样的安全,又是否等同于幸福呢?
年复一年地以Ueli的方式从事这项运动,无疑将攀登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同时你必须接受,你有可能在某一次出发后就再也回不来。
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选择,有时也并不一定是非黑即白。
这次的困境让Ueli更好地看清了自己。“我的生活中离不开挑战,这是我的性格决定的,但同时我也珍惜我的生命。我愿意接受风险,只要它是值得的。”
为了“值得”,Ueli愿意放手一搏。不到三小时登顶艾格峰北壁是值得的,62天登顶82座山峰是值得的,珠峰-洛子峰连穿,也是值得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之巅
2017年4月3日,Ueli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一封长长的公开信,公布了他即将进行的计划。他即将不携带氧气,连续攀登珠穆朗玛峰和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在信中,他写道:
一旦某次攀登结束,就会永远成为回忆。成绩和结果很快会淡化,但是冰冷的空气、火辣辣的双腿和山顶轻抚过脸庞的阳光,是真正私人的经历,不会被任何人夺走。
我理解,很多人想登上珠穆朗玛峰,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带上足够的氧气。只不过,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上有很多座山,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珠穆朗玛峰。
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登山?答案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我不想被束缚,当我在向上攀登时,我感受到不被约束的自由,远离所有社交的压力,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感觉。
同样,我选择洛子峰和珠峰,只是想在山里待更长时间,跟自己、跟喜马拉雅山,相处得更久一点。
如今我即再次出发,我迫不及待地想感受灌进肺里的冰冷的空气、唤醒我身体的滚烫的咖啡、山间刺眼的阳光和每一个冰冷到双脚僵硬的夜晚。
学在昨天、活在今天、希望在明天。
Ueli与合作多年的夏尔巴向导Tenji,两人曾合作完成多次攀登,但在最后一次出发时,Ueli没有叫上Tenji。
4月30日,珠峰大本营传来消息,两届金冰镐得主、“瑞士机器”从努子峰坠落,确认死亡。
一生与高山打交道,将所有的热情奉献给高山,最终在高山上终结了一生。Ueli和高山之间的关系也许旁人永远无法理解,以这样的方式终结,是否符合他心中的“值得”,也只有Ueli本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但无论如何,永远不会被改变的事实就是:Ueli Steck,这个其貌不扬的瑞士人,凭借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常人无法想象的勇气,用自己的凡躯肉体,将人类的上限硬生生地向上推高了一个层次。
若干年后,当人们形容冷静、迅速、极度自律的人,也许不会再用“瑞士机器”,而是说——
看,他/她就像个Ueli Steck 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