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刘育英)10月31日,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式提供5G商用服务,面向公众的5G时代来临。与此同时,面向工业的5G也进入起步阶段,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0月3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宣布启动5G商用服务,并发布相应套餐。图为福州一展会上的中国电信5G展台。(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5G如何为工业赋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一是人员要素和各方面要素的全连接;二是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如机器换人的无人化操作、柔性定制等均需网络做基础性连接;三是5G叠加工业互联网,将会带动工业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尽管5G资费的出台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但其最重要的落地在行业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此前表示,5G应用80%在工业互联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此前表示,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时,中国的工业还没有承载信息技术的能力。而现在,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和现代通信技术直接对接的能力,这也是中国制造腾飞的新机遇。
企业数字化首先遇到的就是大量物料、设备处于分离、未联网状态,无法实现数据的采集和连接,从而无法实现高效和全过程管控。
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从2018年开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同年底试水5G网络。在数字化方面,过去工厂厂区限制、网络布线限制,都可通过5G网络解决。5G网络具备低延时特点,更方便监控机器人实时运动状态,而4G环境下对机器人的监控是通过参数算出来的。
美的集团首席架构师王文华介绍,在中国电信和华为的支撑下,美的已经在7个厂区试点“5G+智能工厂网络”。公司经过15年的数字化转型,员工数量已经从2012年的19万人降低到现在的13万人。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收益增长效果非常不错。
海尔集团从16个场景入手,打造5G智能工业园区,实现无人机巡逻、AR(增强现实)巡检、智能夹抱车、工厂智能设备管理等智能场景,满足了多类设备网络需求,避免重复建设。这使得平均数据采集人员每产线减少1人,模具维修成本下降30%。
在中建钢构,通过“5G+工业PON”,解决了数据采集困难问题;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助力生产工艺优化;通过5G、天翼云、视觉人工智能,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数字化、智能化让中建钢构生产效率提高10%,产品不良率下降10%,运营成本降低60%。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陈忠岳表示,自5G试验以来,中国电信已经积累了300多个工业互联网案例。5G低延时特点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自动驾驶、机器人协同场景;高带宽特点能够实现视频安防、视觉智能、在线质检等场景;5G大容量可实现表具管理、智能物流、移动巡检等场景;5G边缘计算可实现园区专网、虚拟现实等场景。
“5G+工业互联网”将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但总体而言还处在初期阶段。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要加快5G网络部署,加快产业生态培育,深化融合创新应用,促进多方合作共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