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即将开始 能够双向破冰的“雪龙2”号将首航南极

2019-10-15 10:44 国际在线  -  3331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即将开始 瞿文斌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瞿文斌):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5日下午将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首航,出征南极,与“雪龙”船共同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能够双向破冰、配有直升机的“雪龙2”号今年首航南极,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考察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413人组成。本次考察实施两船四站考察任务。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介绍:“‘雪龙2’号首先将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继续开展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预计2020年3月下旬回国。“雪龙”号将于10月22日由上海出发,首先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继续开展南极罗斯海和阿蒙森海科考任务,后程回到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回国,预计2020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中国极地科考主要选择在南北极海冰较少的夏季开展,即便如此,部分极地海域仍常年冰封。而现役“雪龙”船破冰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极地科考的需求。

  双向破冰则是“雪龙2”号最大的亮点。“雪龙2”号采用两台7.5MW破冰型吊舱推进器,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采用的是艏、艉双向破冰,既可以船艏破冰,也可以船艉破冰,它可以以2到3节的速度连续破1.5米厚的冰,加20公分的雪,(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加20公分雪层不被卡住。另外‘雪龙2’号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智能化船舶,包括智能船体、智能机舱,其中船体内部安装了很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主要来监测船体结构的振动、温度还有一些应力,通过这些参数它可以进行现场评估,计算出破冰对船体有没有损害,大大降低了破冰的时候船体结构的风险。”

停靠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的“雪龙2”号15日下午将首航南极 瞿文斌摄

  当船舶在密集冰区时,破冰作业会带来大量碎冰聚集在船身周围,科考设备无法在船艉和舷外实现下放。为此,“雪龙2”号船舯设有160平方米的作业月池车间。即使出现碎冰积累等问题,月池配备的加热除冰设备,也能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用船长的话说,“即使在十层冰中也可以把科考设备放上去进行采样,大大拓展了中国极地考察范围。”

  不仅如此, “雪龙2”号还配备了能让船舶停得更稳的动力定位系统,并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够成为极地海洋基础研究综合调查观测平台、极地海底科学调查研究的工作平台和极地海洋生物储量调查的基本平台。

  在中国的科考船大家庭中,“雪龙2”号还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船舶”,装配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及智能穿戴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雪龙2”号采用清洁设计,除满足最新极地规则中防污染要求外,船舶发电机组排气管均装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SCR装置,优于国际海事组织最严格的环保要求。赵炎平说:“‘雪龙2’号配置了SCR系统,它可以将我们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它的标准远远高于南极条约中对废气排放的标准”。

“雪龙2”号船舯设有160平米的月池车间来确保科考设备顺利作业 瞿文斌摄

  中国已先后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座南极考察站和北极黄河站,南极罗斯海沿岸的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雪龙2”号与“雪龙”号即将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双船作业模式。这也将极大提高极地科考效率,共同助推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成功解决近14亿人口吃饭问题 粮食市场更加开放
下一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开放型世界经济”--2019妥乐论坛在贵州盘州开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