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美妆市场生机勃勃 专家解读

2022-07-11 15:12 人民日报海外版  -  3230

  中国美妆市场生机勃勃(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 丁 瑛

  “中国美妆市场销售额将在2025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美国《世界女装日报》刊文称,在家庭收入增加、新来者持续涌入和本土品牌不断壮大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美妆公司增长的关键。

  在《世界女装日报》举办的“6·18中国国际美妆高峰论坛”上,意大利化妆品联合会负责人吉安·波西塔诺表示,2022年中国的美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21亿美元。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男性美妆用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国产美妆品牌的兴起。

  报道称,中国不仅是一个关键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中心,而且已开始成为创新驱动力。从设立研发中心到投资基金,很多国际美妆巨头持续扩大对华投资;同时,不少中国美妆本土品牌开始国际化布局以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美妆品牌还在通过跨境电商进军国外市场。

  近年来,中国美妆市场生机勃勃,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一是增速快、覆盖广。目前,中国美妆行业的市场规模正逐步迈向万亿级;二是面部基础护肤是核心赛道,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底妆和彩妆等子赛道的增速也较快;三是男性美妆市场迅速发展,各大品牌争相入局。“她经济”之外,“他经济”也悄然兴起;四是国产美妆品牌迅速崛起。国产品牌在原料、配方、工艺等方面进步明显,涌现出完美日记、花西子等一大批新锐国产品牌。

  中国美妆市场蓬勃发展,对促进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在供应链和产业链方面,美妆行业的发展与农业、生物化工、玻璃制业、塑料产业、运输业、广告业等息息相关,众多相关的产业链随之得以发展整合。这对全球产业链具有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

  中国美妆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妆产品正好契合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其二,越来越多国外优秀美妆品牌进入中国,给中国美妆市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新颖的营销方式以及独特的产品理念,推动产业链渐趋成熟完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中国美妆市场的消费者。

  其三,中国美妆产品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的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美妆产品的需求也将扩大。此外,一些美妆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深耕结束之后,又到其他城市开拓市场,获得了更多持续的正向增长动力。

  其四,消费理念转变为中国美妆产品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Z世代”消费者是未来美妆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

  其五,直播等新型社交及营销平台迅速扩张。小红书测评、网红直播带货、KOL等社交媒体兴起,有力推动了中国美妆市场发展。

  伴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消费群体变化,中国美妆市场将出现一些新趋势。首先,“颜值经济”驱动下,“Z世代”对美妆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其次,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布局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把握美妆产品的核心渠道,如信用型支付方式、数字化营销理念、数字化网络的销售渠道等。最后,国潮品牌发展潜力大。“Z世代”消费者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偏爱中国元素和民族品牌,“品牌联名”等新的宣传策略和营销方式被消费者所钟爱。

  中国美妆市场若想稳步实现健康发展,需牢牢把握发展方向。从美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应注重产品配方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建立国产品牌的“护城河”,在全球美妆产业链条中获取一席之地;从美妆产品的特殊属性来看,应提升美妆产品的体验感和功效,增强顾客黏性。美妆产品作为“体验品”,消费者会格外关注核心成分与实际使用效果;从发展趋势来看,应着重把握数字化转型,将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产业链的运营、顾客忠诚体系等置于数字化的平台上运行,进而全面布局数字化;从可持续性来看,应使用绿色环保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美妆产品是“快消品”,包装材料在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国家大力提倡“碳综合”,美妆品牌若能关注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提倡的大政方针相结合,不仅会使品牌自身受益良多,而且对环境发展颇多助益。

  (周 滢采访整理)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7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31例
下一篇:中国标准走出去 打造“一带一路”标志工程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