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理解先进腾飞的中国,必先了解中国共产党

2022-06-30 11:38 央视新闻  -  3357

【编者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此同时人类也正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正同各国一道,积极推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和认识。
 
即日起,澎湃新闻推出“读懂”专题系列报道,看看外国友人视角下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与中外交流合作。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过去几十年,中国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14亿中国人加快走向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创举。
 
当前,国际上有不少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对外政策的关切,其中既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也有不少疑虑和误解,有的论调认为中国道路制度的成功将对西方民主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威胁。然而,理解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客观把握中国的历史,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经历过苦难。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掠夺下,中国一度濒临极度危险的境地。多种政治模式也曾在近代中国萌芽发展,包括君主立宪、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百年前建党的那个时代背景,适逢中国军阀割据、官商勾结、民生特别艰困的年代。而中国共产党在迈向建政的漫长时期里,也遭受多方既得利益者的严重打压,而在此背景下的二万五千里的坚毅长征,尤为可歌可泣。
 
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一步一脚印地把进步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条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将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各领域发展又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从近几年中共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其在以下方面的作为尤为展现出了一个百年大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担负起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的责任。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扬并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应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积极倡导团结合作,同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展疫苗合作,有效弥补了“免疫鸿沟”。中共在中国国内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虽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这一果断政策也是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体现了其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能够保住疫情不在中国广大人口之中显著扩散,本身就是对全球防疫的一大贡献。
 
二、为世界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领导下,过去数十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而社会也一直非常稳定。考虑到中国惊人的人口体量,可以说中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块头最大,却又跑得最快、跑得最稳的,仅这一点就足以称道。中国的和平与稳定,对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都具有特殊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飞速发展为地区和世界的经济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本身是巨大的市场,中共坚持对外开放、支持多边自由贸易的政策也惠及世界各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年度贸易总额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对马投资更是突飞猛进。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实施,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马中互利合作的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三、在消除贫困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和能力。去年,在中共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宣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中国在治理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强烈的意愿和出色的能力,而中国也愿为人类减贫进程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作为长期困扰全球发展治理的突出难题,贫困现象也是东南亚许多国家的问题之一,希望中国脱贫攻坚工作能够为本区域以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帮助推进当地的减贫事业。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不必然成为竞争对手,不同的发展道路也不一定妨碍互利合作,国与国之间可以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帮助世界各方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行为模式和发展道路,并提供借鉴和思考。
 
(作者系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o)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砥砺前行廿五载 彩虹总在风雨后
下一篇:中国援建的津巴布韦新议会大厦竣工并通过验收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