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清华团队研究揭蚊媒病毒防控新思路:调节宿主气味阻断传播

2022-07-01 11:01  澎湃新闻   - 

蚊媒病毒是全世界传播最为广泛,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毒种类之一,主要由蚊虫携带并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可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严重疾病,蚊媒病毒每年可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据相关国家政府和媒体的报道,登革热2022年再次在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大规模暴发流行,截至今年5月已导致超65万人感染入院治疗。
 
为研发新型防控策略,阻断蚊媒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6月3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在线发表了题为“皮肤共生微生物介导的一种气味挥发物促进黄病毒感染宿主吸引蚊虫”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传染病学教授程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研究发现,人体气味是调控蚊虫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皮肤微生物,重塑感染者的气味,可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据此,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通过皮肤微生物来调节宿主气味、阻断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传播的方法。
 
打破蚊媒病毒传播循环
 
在蚊媒病毒的传播循环中,蚊虫需要寻找、定位并叮咬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取食带有病毒的血液。随后,蚊虫才能具备携带并快速传播病毒的能力。倘若蚊虫叮咬的是非感染者,则不会有效获取病毒感染,病毒的传播循环则被中断 。
 
程功告诉澎湃新闻,观察发现,在蚊媒病毒暴发流行初期,人群中的感染者比例并不高 (仅千分之一甚至更低)。而蚊虫却可选择人群中的感染者进行叮咬,从而加速病毒传播,引起疫情暴发。可见,蚊虫如何有效定位感染宿主并获取病毒是病毒完成“宿主-蚊”传播循环的主要限速步骤。蚊媒病毒“宿主-蚊”传播循环。

蚊媒病毒“宿主-蚊”传播循环。

这就提出一个长期以来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蚊虫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定位感染者?若可弄清这个问题,就可解释蚊媒病毒在自然界快速传播的原因,进一步找到简便有效方法遏制病毒快速传播。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建立了两套经典的行为学装置——三笼嗅觉测定装置、双臂嗅觉测定装置,发现被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的小鼠明显更加吸引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
 
随后,研究者对被病毒感染小鼠的体温、二氧化碳释放及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发现宿主气味的改变是导致感染宿主吸引蚊虫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小鼠在蚊媒病毒感染后,可大量释放一种挥发性小分子——苯乙酮 (Acetophenone),苯乙酮可有效激活蚊虫的嗅觉神经系统,增强蚊虫对感染小鼠的行为趋向。
 
研究人员收集了登革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气味,发现登革热患者的气味对埃及伊蚊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并且在登革热患者的气味中,苯乙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
 
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或动物释放的苯乙酮主要来源于体表的皮肤共生微生物。在去除皮肤共生微生物后,感染小鼠就会失去对蚊虫更强的吸引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宿主皮肤表面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p.) 细菌的丰度明显上升,而皮肤芽孢杆菌具有代谢产生大量苯乙酮的能力。
 
至此,研究人员揭示了蚊媒病毒感染者吸引蚊虫叮咬的原因:病毒感染提高了人体皮肤中特定细菌的比例,显著提高了感染者的苯乙酮释放能力,从而明显提高了蚊虫对感染宿主的行为趋向。
 
研究结果显示,若向被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感染小鼠体内饲喂一种维生素A衍生物——异维甲酸 (Isotretinoin,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皮肤病治疗药物),则可抑制感染宿主皮肤中芽孢杆菌的增殖,抑制被感染的宿主释放苯乙酮。因此,在感染宿主口服异维甲酸后,蚊虫无法通过宿主的苯乙酮来定位和发现感染宿主,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循环。
 
蚊媒病毒防治新思路
 
近20年来,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为代表的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每年可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仅以登革病毒为例,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口生活在登革病毒流行地区,每年约有3.9亿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复感染,其中50万至100万人入院接受治疗,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现登革热的感染流行。
 
然而,由于登革病毒等重要蚊媒病毒的致病机制特殊,其感染或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具有增强感染的作用(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即ADE效应),使得传统的传染病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策略研发受阻。到目前为止,多数烈性蚊媒病毒均无有效疫苗和针对性治疗药物。
 
根据上述研究的发现,程功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蚊媒病毒防治思路:可以通过调控人体气味,阻断蚊媒病毒的快速传播。皮肤共生微生物释放的苯乙酮调控感染宿主对蚊虫的吸引能力,抑制宿主皮肤微生物介导的苯乙酮释放可有效阻断蚊媒病毒传播循环。

皮肤共生微生物释放的苯乙酮调控感染宿主对蚊虫的吸引能力,抑制宿主皮肤微生物介导的苯乙酮释放可有效阻断蚊媒病毒传播循环。

由于在蚊媒病毒传染病流行初期,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因而研究团队推测在感染者口服维生素A类药物后,蚊虫无法通过苯乙酮的气味来区分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蚊虫取食感染者血液并感染的几率,使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无法高效建立“宿主-蚊”的传播循环过程。据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防治蚊媒病毒传染病的新策略:在登革热及寨卡热等蚊媒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疫区,可对感染者广泛补充维生素A或相关药物,重塑感染者皮肤微生物挥发的气味,大幅降低蚊媒病毒传播循环效率,有效防止蚊虫携带并传播病毒,避免蚊媒病毒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流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天宫课堂”里的太空站是虚假的吗?理由不成立!
下一篇:科威特宣布成功繁殖两条沙虎鲨幼鲨,该物种已被列为“极危”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