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团 > 正文

南侨机工后人在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里酝酿“侨味”

2022-02-22 14:21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昆明2月21日电 题:南侨机工后人在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里酝酿“侨味”

  中新社记者 缪超

  21日,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在春节过后开馆接待参观者。今后,参观者在感知滇缅公路修筑历史和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故事的同时,还可观看由馆长陈达娅编排、南侨机工后人们演出的情景组歌《南侨颂》。

  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位于云南昆明,今年春节期间曾闭馆谢客。利用闭馆空档期,陈达娅和南侨机工后人们在博物馆内筹划“侨剧场”,编排与侨相关的话剧、诗歌诵、歌舞等文艺表演节目。

  当天,记者走进这座由三层小楼改建的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它坐落于昆明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滇缅公路从旁穿越而过。陈达娅告诉记者,1937年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为获得国际援华抗战物资,中国当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在缺乏劳力和机械的情况下,公路沿线20余万各族民众,历时9个月,依靠双手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

  1938年8月,滇缅公路通车,成为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唯一的输血管”。这条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公路,与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陈达娅介绍,滇缅公路上最重要的桥梁——惠通桥,就是由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捐资修筑。更为重要的是,1939年至1945年间,3200多名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自愿放弃优越平静的国外生活,在滇缅公路上运输抗战的军需物资、抢修车辆,为抗日作出巨大贡献。“南侨机工是滇缅公路上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陈达娅是一名南侨机工后人,其父亲陈昭藻出生海南,由于生活贫寒,16岁到新加坡投奔亲戚。1939年,身在新加坡的陈昭藻得知陈嘉庚先生招募机工回国抗战的消息后,立刻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抗日战争结束后,陈昭藻定居昆明。

  多年来,陈达娅致力于让南侨机工“毁家纾难、为国牺牲”的故事广为人知。她与另一位南侨机工后人一同编写书籍《再会吧南洋》《南洋1939》,她还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讲述南侨机工历史,推动成立了云南南侨机工学会,促成海南建立南侨机工雕塑,与昆明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区合作建成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

  “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不仅让社会民众对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等历史增加了解,更凝聚起一批南侨机工后人与关心南侨机工的社会人士。”陈达娅告诉记者,在博物馆三楼设有“南侨机工书画苑”,如今已成为南侨机工后人以书画文艺方式维系情感、缅怀先辈的小天地。

  今年春节闭馆期间,陈达娅和南侨机工后人们并没闲下来,他们在博物馆内筹划“侨剧场”,编排与侨有关的话剧、诗歌诵、歌舞等文艺节目。陈达娅向记者透露,他们接下来还要举办《说侨》故事会,邀请专家学者、归侨侨眷、侨二代等讲述华侨华人的故事。“希望将之打造成联系云南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归国留学生的精神之家、温暖之家。”(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州长向亚裔社区组织拨款千万助复苏
下一篇:亚平会联合亚裔律师协会办免费律师咨询活动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