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青年说|旅法珠宝设计师晚晴:让废旧首饰“起死回生”
在繁华的巴黎协和广场旁边,比邻卢浮宫的一条街上,藏着一家安静低调的首饰工坊。工坊的主人是一名来自中国辽宁的女士,名叫晚晴。前段时间,晚晴登上了一系列时尚杂志,媒体将她称为“在法国捡破烂首饰的中国设计师。”
美丽的设计师,为什么要去法国“捡破烂”呢?本期“华裔青年说”,邀请晚晴讲述了她的故事。
以下是晚晴的自述:
2017年,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学院毕业后,我在巴黎开了一家小首饰店,在售卖各种珠宝首饰的同时,潜心钻研自己的创作。
最初产生把废弃的首饰进行设计加工的想法,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生产的速度太快了,制造的快时尚商品太多了。
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用行动对我表示了支持。她让我去她家挑选首饰的试验品,当她打开她的首饰柜,我都惊呆了:一个女生怎么会买这么多的首饰呀! 然后我就帮她挑出不再适合她的首饰,也拿走了一部分去做第一批的试验品。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会冲动消费的,然后有很多的东西就放着落灰了,其实很可惜。于是我就坚定了我想做这件事情的初心。
有的时候我会思考,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吗?其实回收一些旧首饰 (不是非要古董首饰)二手的首饰,就是想停下来思考一下,对于现在的物质堆积与浪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通过回收二手的首饰,进行加工,不产生新的物品,就能改变大的环境吗?其实不能。我的力量太微薄了,我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举动来引发大家的思考,至少能够在下一次有购买冲动时想一想,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一件首饰的“重生”,一般会经历回收、清点、分类、筛选、镀金等等流程。首先,要计划好如何回收,梳理回收的流程,然后陆续进行足够的宣传。回收上来的首饰,要进行筛选和分类,重新镀金的部件再进行设计和拼装,完成后再拍图出售。小批量进行的话,整个流程要1个月左右。今年我们推出的“环保线”设计,差不多会保持在200件。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我自己手串的一条珍珠项链。珍珠是从二手的珍珠项链上拆下来的,经过岁月的打磨已经没有那么亮了,但搭配上回收来的镀金链条和吊坠,最后呈现出了非常时尚的效果,我觉得这是在自然当中孕育出来的一件作品。
而反响最好的是一套以表带为灵感的系列。很简单,很复古,销量和评价都很不错。
来店里的顾客各种各样,买下首饰自用和送人的都有。我记得,有一次,店铺里来了一对很年轻的法国情侣,女孩子挑选了一只戒指,男生坚持付钱买下了它,后来两人在店门口亲吻了许久。我觉得这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吧,之后这只戒指就再也不是一只平平无奇的戒指了,而是承载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回忆。
还有一个客人,我在包装的时候问她,“请问需要礼物包装吗?是送给朋友的吗?然后这个法国女人回答,“需要包装,不过是我送给我自己的。” 我觉得首饰承载的是人们的一份心意,不管这件首饰是送给朋友的,还是送给自己的,都承载了爱。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小店的事业遭到致命一击。我的店关了六个多月,除了没赚到钱,什么都好。制造美丽的行业在疫情前显得那样无力,那样多余。但法国就是这样浪漫又神奇的国度——很多邻居会特地来买一件小物品,仿佛这是沉重生活下的一个“小确幸”,战争中的一朵玫瑰花,虽然无用,却给人希望。
数度封城之后,我意外地拥有许多时间,去尝试修复一些破损老旧的首饰,重新镀金,重新设计,想在这个时候做一点能给人带来希望的事情。
回望这一路走来的人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也没有“华丽反转”或“惊天逆袭”,但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我到法国的时候23岁,懵懂、迷茫、羞怯,面对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陌生的机场,陌生的国度,甚至找不到哪怕一个认识的人。
后来忙于学业,又尝试自己创业,通过这一路的学习和考验,发现自己渐渐变得成熟稳重了,可以在事业需要我的时候,独当一面。我觉得这就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我在法国的生活平凡又简单,但是我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热情满满的,我希望在每一件小事中都注入我对生活的热爱。尽情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去爱人、自爱,都会把油加满,用心去对待。(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视频及图片来源:晚晴、皇质LSDM采访/编辑:李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