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涵,字泰源,祖籍福建同安,1866年1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府三宝垄市,著名印尼华侨企业家。
黄钟涵及其家族所经营的建源公司,是近代华侨在东南亚创业发展的传奇之一,有“爪哇糖王”之称,在他主持经营的30余年间,使其家族和建源公司的影响力达到顶峰。
说起印尼第一糖王黄仲涵的故事,要从他的父亲黄志信开始。
黄志信,厦门灌口人,他是厦门小刀会首领之一黄位的侄子,后因参与小刀会起义,被清政府悬赏捉拿,“悄悄逃离了中国”。
1958年,来到印尼三宝垄,“他急不可耐地上岸,在他面前耸立着一座简洁的荷兰式城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他预示着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
起初是个人经营,后来与别人一起组建公司,他所经营的商品涵盖鱼干、乌龙茶、白毫茶、丝绢绸缎、中药材和进口食品等。
黄仲涵是真正的“富二代”,他比父亲具备更多的现代意识。王福涵曾说:“他完全不同于其父亲,黄志信是一个谨小慎微而保守的人,而黄仲涵则是一个富有革新精神的人。”
1890年,24岁的黄仲涵接替其父亲主持经营建源栈,并被荷印殖民政府任命为“玛腰”,协助处理华侨事务。
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栈高祖为建源毛衣有限公司,广招外国华侨专业技术人员,购进西方先进设备,推行现代化生产及管理方式,为建源公司脱颖而出打下基础。
自1894年其,黄仲涵先后创办了5家糖厂,年产量达10万多吨,他也因此被誉为“爪哇糖王”。
1906年,在爪哇创办黄仲涵银行,并在泗水设立分行,同时还经营7家保险公司。
1911年,创办协荣茂及顺美两家轮船公司,拥有9艘货轮,往来于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
1918年,创建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木薯粉厂,年产木薯粉27万吨,创造了数千工作岗位,产品远销欧美各地。
黄仲涵对中国抱有深厚的感情,虽然出生于东南亚,但一直保留有中国国籍,并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注。
1911年和1915年,他曾两次以“轩辕后人”的名义捐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国民政府为表彰他的行为,先后授予他一、二等爱国勋章。
1912年至1922年,他连任6届三宝垄中华商会名誉会长,并大力捐款救助国内自然灾害、兴办华侨福利事业。
1916年,他作为担保人和主要投资者,带头创办了三宝垄华英中学,其后又相继为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华侨中学、道南学校等侨校捐款,修建礼堂和教学楼。
然而,正当黄仲涵的公司壮大起来时,荷印殖民政府对黄氏财团的态度也从友好变成觊觎。
▼
1917年,荷兰殖民政府以征收“展示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从“一战”爆发那年起年获利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
1921年,荷印殖民政府又要求黄仲涵缴纳3500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
更过分的是,殖民政府官员对黄仲涵表示,如果他感到力不能及,愿以700万荷盾的价格收购黄氏企业。黄仲涵愤而拒绝,并在那一年全家移民新加坡。
黄仲涵及其家族企业的辉煌从19世纪下半叶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如今印尼三宝垄市仍有“黄仲涵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