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徐贻聪:为中国外交奉献一生 只求做"合格的战士"

2019-07-12 09:42  人民日报   - 

徐贻聪大使接受人民网专访。(摄影:吴思萱)徐贻聪大使接受人民网专访。(摄影:吴思萱)
     70年前,对地球另一端的拉丁美洲来说,中国是一片遥远未知的大陆,中国对拉美也同样知之甚少。为了加强新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无数中国外交官远赴海外。徐贻聪大使就是其中一位。

     徐贻聪曾担任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近日,他接受了人民网独家专访。
 
    结缘拉美 二十年走遍六国 
 
    1963年3月,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一通电话,改变了徐贻聪一生的方向。本打算留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的徐贻聪,被点名进入外交部工作,不久便被派往墨西哥。他与拉丁美洲的不解之缘从此开始了。从墨西哥到厄瓜多尔,从巴拿马到尼加拉瓜,从古巴到阿根廷……20年间他以不同身份常驻六国,足迹更是遍布拉美大地。
 
     忆起当时在拉美的工作环境,徐贻聪表示,那时中国驻外使馆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一是我们人生地不熟,拉美对中国了解也很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许多事情需要慢慢摸索;二是中拉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中国人当时在拉美并不太受尊重。”徐大使提及,他刚到阿根廷的时候,当地人甚至会问他,中国人是不是都“梳小辫子,戴瓜皮帽”?让他哭笑不得。
 
     “我感到有许多工作要做”,徐贻聪一刻也不敢懈怠。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与政府领导、军方官员以及当地人民结交朋友,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充分调研。他联系媒体,走进高校,介绍中国情况。他会见商界、企业界各方面人士,推动拉美同中国的经贸往来。
 
     墨西哥32个州,他去过24个;在巴拿马工作时,他遍访中美洲国家做调研;阿根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称他为阿根廷 “使团一号”,因为哪里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徐贻聪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联系不断加强,双边交往不断升温。阿根廷的报纸上逐渐有了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古巴和厄瓜多尔的最高级别领导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巴拿马的中企在他的联络下进入了科隆自贸区。
 
    为国交友 推动拉美三国与中国关系 
 
    在徐贻聪撰写的《我与卡斯特罗》一书中,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我和本书作者徐贻聪与书中主人公卡斯特罗都比较熟,但对 ‘老卡’没有老徐熟,对贻聪没有老卡熟。”
 
     的确,徐贻聪与卡斯特罗的深厚情谊众所周知。二人常常促膝长谈,一聊便是数小时,最长一次甚至聊了9个小时。徐大使在采访中说,他们两人从中国的历史、中国革命史聊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对外关系,卡斯特罗会问许多详细的问题,因此徐贻聪在每次与他会面前都会用很长时间做功课,以便给出最真实可靠的信息。
 
     徐贻聪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准确的信息,让他成了卡斯特罗最信任的中国朋友。
 
     徐大使讲到这段友情时说:“你要尊重人家,要诚恳地去交谈,在交谈当中要实事求是,不跟人瞎吹牛,也不要自卑。我们中国人各方面都在进步,这些都可以作为对外交往中的基础。你如实地介绍情况,他就对你感到亲切,越愿意跟你交谈。交谈多了,他对中国了解多了,你与他的朋友关系也就形成了。”
 
     在驻外工作期间,徐贻聪同包括古巴最高领导人、厄瓜多尔的两位总统、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等拉美乃至世界的知名领导人,都成了交往甚密的朋友,被三国分别推誉为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有功之人,不仅受到国内相关部门的肯定,还分别获得了这些国家政府颁发给外国使节的荣誉勋章,厄瓜多尔政府更打破惯例由总统夫妇亲自出面授颁和宴请。 
 
     在他担任古巴大使期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第一次赴古巴访问,1995年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古巴人更是称赞徐贻聪,说他“使中古关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巴拿马孤军奋战 成中国与巴联系的“八大员” 
 
     在驻外期间,有一段经历让徐大使至今难忘。
 
     1979年,徐贻聪忽然接到任务,要以新华社首席记者助手身份前往巴拿马,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需要扩大关系的关键时期,做一些全方位的工作。之后没多久,其他两位同事被调走,仅剩他一个人在巴拿马孤军奋战。
 
     讲到这段经历,徐大使笑着说:“在巴拿马,人家叫我‘八大员’(办事员、联络员、译员、驾驶员、炊事员、招待员、打字员、电报员),那几年对我来说真的是全方位的锻炼。”
 
     作为记者,他每天要给新华社发稿。作为联络员,虽然两国没建交,但双方有许多互访和团组,他都要去组织和联络。有时候还要当翻译,偶尔请客还要自己下厨。
 
     在那段每天都“四脚朝天”的日子里,徐贻聪为一些中国大的国营公司“走出去、请进来”进行联系、洽谈,帮助诸如中国纺织品公司、中国化工公司、中国远洋公司、中国银行等在国外设立机构穿针引线,形成协议;他结识华侨华人,促使他们为我国与所在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不断做出积极贡献,还动员他们积极协助我国在巴拿马举办的几次展览会的筹备和开放,40年后还被他们熟记;他还为数十个各类中国团组的出访以及这些国家相应的访华团组进行联络和安排。 
 
     徐贻聪常将自己的工作比作“万金油”。他说,“万金油”易得,但也经过了千锤百炼;“外交官”不难,但也需下足苦功夫。要做外交官,只要立志报国,励精图治,处处留心,点点入手,把各种知识特别是基本国情入脑入心,做到“需用即至”,得心应手,诚如周恩来总理要求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就能胜任无虞。对国家和社会如有“万金油”般的功能和效用,应该不虚一生。 
 
     为外交奉献一生 只求做个“合格的战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外交部也随即“挂牌”。
 
     周恩来总理曾提出,外交队伍是一支“文装解放军”。新中国成立70年,正是因着这一辈又一辈外交官的不懈努力,化解了无数困难,维护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今,中国这支外交队伍也走过了70年光辉岁月,而徐贻聪大使已经“摸爬滚打”了56年。尽管如此,中国资深外交官徐贻聪大使,仍仅用“还算是一名合格的战士”来形容自己。

     回顾一生的工作经历,徐大使说:“身为外交官就是这样——不知道接下来要被派到哪里去,去了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但祖国交给我的任务,再困难也要完成。外交官,就是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唐人街最早的华人--阿侃
下一篇:铁路华工:“沉默的道钉”不再沉默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