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马来西亚华人:从“小会馆”走向“大世界”

2019-12-13 10:41  南方日报   - 

  高端对话:从“小会馆”走向“大世界”

  在远离故土后,一代代华人带着血脉中的中华文化,在海外繁衍生息、坚守寻路。在马来西亚,华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进入政界、商业、教育界等,在各行各业发挥影响,绽放出华人文化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马来西亚华人怎样认识华人文化?会馆于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如今华人对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有哪些期待?

  南方日报寻访全球南海会馆跨国调研组采访了四位马来西亚华人官员,在他们的视角中,教育是根基,会馆是载体,华人文化需要坚守与传承,向更大的世界绽放。

  吴帆 李欣 刘嘉麟 蓝志凌

  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

  以会馆为载体,坚守与传承华人文化

  在马来西亚有超过700万的华人,他们通过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人社团三大支柱坚持与传承中华文化。

  华人社团是三大支柱中的推手,不仅可以推动和保留祖籍文化,还可以帮助华人了解根源。这其中,会馆是重要载体。比如南海会馆就坚持保留和推广南海文化,让年轻一代记得和珍惜乡情。我的祖籍是广东南海,我也不时会参与马来西亚南海会馆的一些活动,和南海籍乡亲们相聚聊天。

  不过,华人社团的出发点和运作方式需要跟着时代改变,以符合现代的追求、符合年轻一代的兴趣以及看法。

  三大支柱撑起华人社会

  会馆是马来西亚华人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在马来西亚,普遍认为华人社会有三大支柱: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人社团。

  第一个支柱是华文教育,一两百年前马来西亚华人先辈们建立华人学校,这些华文学堂到今天都是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可以说在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华文教育保存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第二个支柱是华文媒体,特别是华文报纸,对于文字的保留发挥出巨大作用,保住了华人文化的根。中文报纸在马来西亚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比如《光华日报》就是孙中山在1910年于槟榔屿创办的。

  第三个支柱是华人社团,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有过千个华人社团,例如有南海会馆、广东会馆、潮州会馆、海南会馆等。华人先辈从中国大陆到马来半岛谋生的时候,来自同一地域的人会组织起社团,接待过来的乡亲。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直到今天很多华人社团都还在保留。不过,如今社团的角色不同了,更多起到文化传承的功能,坚守自己的籍贯文化。比如南海会馆就坚持要保留和推广南海文化,让年轻一代记得和珍惜原有的文化。

  马来西亚如今的华人社会,对社团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这是大趋势。社团也不能够简单继续以前同样的模式。因为新一代的华人在马来西亚出生,他们已经是家族的第三、四代,甚至有些超过七、八代。他们大部分对华人社团的热情也有降低。

  社团的存在依然重要,因为通过华人社团可以保留和推动祖籍文化,了解华人文化的根源。不过,华人社团的出发点和运作方式需要跟着时代改变,以符合现在的追求、符合年轻一代的兴趣以及看法。我相信对于马来西亚年轻一代华人来说,社团是一个很好的与中国建立联系和友谊的平台。华人社团对于马中两国加强合作及互动,也有很大帮助。

  与广东建立“4小时飞行圈”

  今年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45周年,两国在1974年建交后,政府层面的合作关系良好。此外,我们的民间交往也很频繁,因为马来西亚有超过700万的华人,在交流互动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的国家。对于马来西亚旅游业而言,中国市场巨大,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旅行,佛山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我们鼓励和推动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尤其是两国的二三线城市之间开通更多直飞航班。

  一方面,给马来西亚人更多机会去不同的城市旅游。例如,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航班可以飞到中国的许多城市,不仅是一线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有西安、成都、桂林、长沙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到马来西亚。马中旅游业的交流是双方面的,这些航线对旅游业的带动是一个很大帮助。

  具体到对广东交流,对马来西亚而言,与广东有很多合作空间与机会。中国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马来西亚企业家看准机会到广东发展。不少企业家在广东已经成功干出一番事业,比如我所认识的马来西亚商人在中山设立的完美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相信,以后马来西亚和广东还会有更多机会,在交通、贸易、旅游等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因为广东省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航班飞行时间不会超过4小时,费用也不会太高,两地在语言、文化、口味方面相通。马来西亚与广东之间的“4小时飞行圈”让双方的合作有了更大想象空间。我们也希望更多广东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经营。

  交通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作为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我见证和推动了马中两国在交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首先,马来西亚是整个东南亚的中心点,大部分贸易船只会经马六甲海峡,这是我们的一大地理优势。马来西亚已邀请中国海运公司中国远洋航运集团(COSCO)到巴生港口设立东南亚海上枢纽,利用马六甲海峡的优势,开展密切合作。

  其次,马来西亚在大力发展空运业务。我们有与中国的阿里巴巴合作,开拓空运物流市场。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再次,在轨道交通方面,在霹雳州华都牙也,中国中车设有工厂。这个基地制造的列车不仅供应马来西亚市场,也将产品出口到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动马来西亚成为整个东盟轨道交通领域的制造中心。

  除了在交通领域与中国密切沟通,我们也期待两国能不断开拓更多的合作机会。马中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层面,双方在文化、语言方面沟通顺畅。这是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立基地提供便利的基础。现在很多中国公司要开拓东南亚市场,可以把马来西亚作为一个中心点和基地。

  总之,我相信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对于东南亚及整个亚洲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马来西亚与中国两国之间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霹雳州行政议员陈家兴:依托会馆打造旅游文化体系

  会馆最初是按照地缘划分,来自同一地方的乡亲可以聚在一起,相互支持,分享工作机会、提供教育福利等。现在,随着社会转型,会馆的角色也产生了变化。不同会馆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及活动,我认为,会馆可以打造成为旅游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就我所了解的华人会馆而言,一些会馆非常活跃,举办了不少活动,但很多属于内部联谊,外界的朋友无法参与。我觉得会馆其实有很多特色内容值得打开门来向大家推广。我看到潮州的社团组织了不少烹饪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否转化为一个类似烹饪坊的特色旅游项目?从而让游客可以了解潮州美食、学习粤菜烹饪。还有南海会馆在粤剧方面有不少人才,也可以通过与霹雳州合作,共同传播粤剧文化。会馆可以成为旅游、文化体系其中的一部分。

  要将会馆的特色和长处传播出去,而不是让人留下刻板印象,觉得会馆是老人家聚会喝茶的地方。会馆也要通过转型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参与,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另外,会馆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搭建起与中国交流的民间桥梁。州政府层面也愿意推动马来西亚会馆与中国民间的互动接触。

  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国民的一分子,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尤其是教育方面,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马来西亚华人平时有一个理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华文教育是根,华文教育不仅仅是华人要学中文,而是学习华文背后的华人精神。

  马来西亚可以说是在中国以外保持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最完好的国家之一。华人先贤们一路奋斗,出钱出力保持中华文化。华文教育和相关文化活动背后,离不开很多热心华人及社团的支持。

  作为分管霹雳州旅游文化的州行政议员,我还希望进一步推广体现马来西亚各民族文明的文化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更加深入到中小学校中。比如目前霹雳州正和会馆、特别是中华大会堂商讨怎样与不同背景、不同籍贯的社团共同推广中华文化,即推动舞龙狮、二十四节令鼓、传统舞蹈等表演课程进入校园。我们希望除了组织表演活动外,能够在学校建立制度性、长期性的培训配套课程,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

  以舞龙狮为例,我们向马来西亚全国龙狮总会拿到了相关课程内容,包括专业的导师、器材和教材,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甚至我们可以把相关课程翻译为多种语言,这样不仅华社可以参与学习这些文化,各个族群也可以共享文化资源。

  霹雳州政府立法议会原副议长易沛鸿:会馆是从“小团结”走向“大团结”的关键

  马来西亚华人一直在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中华文化就是一朵鲜花,需要我们去浇水、呵护,承前启后,才不会枯萎。

  过去,会馆更多的是联系和团结乡情,如今,会馆更有继续发展的必要。因为会馆是小团结走向大团结的过程中,非常关键部分之一。只有小团结才能促成大团结,不同祖籍的人团结才能促成华裔同胞的团结,从而再促进印度、马来西亚友族同胞的团结。在这样的团结下,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才能得以传承与延续。

  注重教育成就海外华人

  在海外,马来西亚是保持华文教育以及中华文化最完整的国家。不仅饮食、节庆等华人传统习俗至今仍有延续,我们还建立了最完善的华文教育系统。

  华人经得起风霜,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逆流而上,保持卓越的竞争力,就是因为我们注重教育、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就像我时常用风筝与线的比喻,来探讨传统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关系。风筝迎风飞翔,看似被绳子束缚,但如果剪断了绳子风筝就难以高飞。

  南洋商人陈嘉庚有着“毁家兴学”的美誉。从过去到现在,华文学校都是在华人先贤、乡亲的资助下建立起来的。对于海外华人现在能取得的成就,注重教育、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为什么海外华人对传承中华文化如此坚守?中华文化在中国,与中华文化在海外面临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像是一棵铁树,未来还将有14亿同胞继续接棒传承,中华文化永不凋零。但在海外,华人人口占少数,如果我们一不小心,不去维护、推动、承前启后,中华文化就会被消磨。

  未来,我希望通过开展讲座等形式,将中华文化的道德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华人。现在,每周都有很多学校要求开设讲座,而讲课的内容均由我们制定。我们请来的专业讲师全部是华人,通过讲座为下一代讲解传统文化、中华道德观。

  电子媒体崛起有助联络乡情

  过去,会馆的作用主要是凝聚同乡,互帮互助。到了后期,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承先启后。承先就是承继先人的精神,承续他们刻苦耐劳、自力更生、注重教育等。这些让华人取得如今发展成就的良好的传统,不能让在相当舒适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忘记,而是要通过教育,将华人先贤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是会馆重要的时代任务之一。

  从另一方面看,当今时代,会馆更有继续发扬的必要。社团、会馆虽然是小团结,但没有小团结就没有大团结。会馆正是小团结走向大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先有南海人及各祖籍地人的团结,才能促成华人群体的大团结。华裔同胞的团结,在马来西亚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印度、马来西亚友族同胞的团结。“求同存异”也是中华文明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年轻人不一定回过家乡,乡土的观念也渐渐淡化。但也正是因为时代的变化,电子媒体的崛起让资讯传递可以隔洋进行,年轻人通过新媒体就能了解中国,了解家乡。

  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电子媒介教育资料库,利用电子媒介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马来西亚学校要教中华文化,介绍历史典故,与其花时间去找,不如借力资料库的建立,从而更方便快捷地开展相关工作。不仅是老师,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资料查阅相关电子资料。在师资培训方面,对于中华文化传承、汉语教育等方面内容,中国可以成为我们坚实的大后方。

  华人华侨要当好“媒人”角色

  如今,中国发展迅速,作为华人华侨我们十分高兴,很有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被动看戏,更应成为一个主动推动者。

  马来西亚华人华侨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将为中马间的合作带来更大的机遇。不论是从血源性的关联,还是到文化的沟通交流,我们都要搭上中国发展的列车。

  作为东南亚交通的枢纽,马来西亚有非常有利的地理环境。随着中国工业的加快走出去,马来西亚有着一定的优势。马来西亚就像一把钥匙,中国工商业可以通过马来西亚工商界和全世界华人的工商经济网得到联系;同时还可以通过马来同胞,打通当地市场与国际市场。

  中国的崛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印度华人学习中华文化、掀起一股汉语热。因为他们知道读中文对于未来的发展将带来一定的帮助。

  作为华人华侨,我们还要做好“媒人”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积累,推动更高效的沟通交流。比如促进资源的对接,甚至回乡创立侨青工业园等。我们应成为其中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

  十几年前,我推动成立世界侨乡(江门)青年会,通过电子媒体联系起工商界、学术界,政治界有地位的同乡,将各国有政治影响力、有学识的、有成就的青年联系起来。

  展望未来,希望依托电子媒体的便利性,进一步与各领域建立密切联系,创造双赢。如果能有效利用电子媒体,不仅可以促进马来西亚乡团的联系,还可以进一步联系全球华裔同胞,催生华人海外文化工商圈。

  马六甲州行政议员刘志良:发挥互助精神,推动会馆转型

  华人社团是马来西亚华社三支柱之一,会馆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到现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历史传承来说,两千多年来,在长盛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华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就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会馆,这些会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华人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历史遗存。比如,马六甲五邑会馆已经成立了100多年了,算是马六甲最早的华人组织。会馆,是现在的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会馆作用来说,早期华人在海外谋生十分艰难,没有会馆为他们提供生活设施的服务,包括医疗和教育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他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结社,彼此互助,以解决生活面临的难题。会馆不但是早期华人的生活社区,也寄托着华人对祖国与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文化传承来说,会馆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推手。不少会馆的建筑,都有着家乡味道,会馆内部对传承传统文化都很专注,如舞狮、粤剧等都是由会馆一手抓起来的。

  从会馆转型来说,从成立的初期发展到现在,会馆的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会馆是照顾同乡,现在是关系到了州和国家的发展。

  一是在发展中华文化上,举行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众多会馆积都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每逢传统节庆,都会组织巡游和表演,展示和弘扬中华文化。我认为很多华人社团都可以扮演这种角色,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我们都是华人,我们要发挥团结精神,传承文化。

  二是在参与公共事业上,现在的华人更自信、更有能力,新一代的会馆年轻人都愿意更多的参与社会公共事业,支持社会的发展。

  三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目前,马六甲也在积极推进第二家园计划,现在也有不少同乡在马六甲买房,越来越多的乡亲来到这里共同发展,我觉得是好事情。现在马六甲州有着比较强大的医疗康养资源,如马六甲就有4家私人医院,都是得到世界认可的,故州政府方面比较鼓励医疗旅游。会馆可以尝试在其中进行沟通联系,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现在是马六甲州卫生及反毒委员会主席,我也很有意愿与广东加强医疗康养方面的合作。目前有一个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难题,就是人口老龄化,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医疗康养将在未来起到重要作用,马六甲有这块的资源,完全可以和广东携手进行一些合作及探索。“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产业上的合作,更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合作,我相信两地在医疗康养上的合作大有可为。我听乡亲介绍,南海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有可能,两地可以先作一些合作尝试。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旅美百花文学奖作家陈九:用母语讲述海外华人故事
下一篇:阿根廷华人用爱心融入当地社会 获“慈善家”荣誉证书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