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以色列青年易多:为以色列与中国科创交流“搭桥引路”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王子涛)中以(上海)创新园5日在上海市普陀区正式开园,首批20家企业入驻,园区致力于打造中国与以色列在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典范。这一科创热土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投身其中,以色列“80后”小伙易多(IdoShapira)就是其中之一。
易多三年前来到中国求学,也曾在上海创立过企业,感受到上海蓬勃的创新创业动力。如今,他就职于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是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工作的唯一一位以色列籍员工。
11月初,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的2019AUTMAisa展会中,中以(上海)创新园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的参展商,受到了以色列企业和机构的关注。易多在展会上就当了一回“形象代言人”,为家乡的企业介绍中以(上海)创新园,向他们推介一片创新创业的新热土。
回到上海,易多的工作更加忙碌了,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故乡的来电和邮件,有的是来洽谈合作,有的是来详细了解情况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企业关注到上海这个园区展现出的创新活力,易多觉得他和同事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用易多的话来说,以色列人的血液里就自带“创新”的细胞。在以色列,每一个新科技的诞生都是源于对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理念,这点其实与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建园初衷是一致的。从英雄钢笔厂转型成为中以(上海)创新园,园区本身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就带给易多很多惊喜。
“能在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做有想法的工作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易多帮助了很多以色列企业解决入驻园区上“疑难杂症”。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最烦恼的又是哪些?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易多总能及时回答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当有以色列企业问,我们能在园区获得什么?易多底气十足地回答,“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不仅仅能获得独一无二的创新环境,优惠的创新政策,还有最真诚的创新伙伴。”
“在园区,和中国的同事一起工作会让人很有目标和干劲。”繁忙的工作之余,易多会到上海的街头走一走,看一看。“最喜欢的是巴金的家。”虽然没有看过《家》《春》《秋》,但是这个以色列小伙却被那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小楼吸引。而石库门里的老弄堂、博物馆、图书馆,也成了他了解上海的生活、历史、文化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变迁,也理解了这座城市对于创新的执着。
“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现在我也有我的梦想,未来值得期待。”易多说,希望能把更多的以色列企业带到中以(上海)创新园,这片创新创业的蓝海之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