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张馨心)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实,指导各地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线访谈时表示,在《指南》中,把“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作为推荐技术的依据,是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循证研究而提出来的。其中强调“户外120”,即学生需保证每天12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近视,还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并倡导家长都要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
延长户外活动可更好地延缓近视进展
“近视的遗传与环境病因的话题讨论已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决定作用。”陶芳标说道,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发现,影响中小学生5年、10年以后近视发生的主要的、独立的因素是近视学生更少的户外活动。同时,多项随机对照干预实验已证明,户外活动对近视的发生和进展起到保护作用。
“增加户外活动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高光照增加动物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减缓眼轴增长;药理学阻断多巴胺效应可翻转高光照对近视发生的保护作用。新的研究证据表明,户外活动即使在走廊和树荫下,也有很好的近视防控作用。”陶芳标说。
另外,不同季节的近视进展存在差异,冬季近视进展快、夏季近视进展慢,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趋势也间接地证明户外活动可能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日间户外活动对已经近视学生的近视进展保护作用要小于对未发生近视的保护作用,不是说已有近视的学生就不要户外活动了,相反,近视学生更要延长户外活动,才可能达到更好地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陶芳标说。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但在生活中,学生的日间户外活动可能会遇到活动空间有限等因素,阻碍了其活动的范围。《指南》提出“课间10分钟”“结伴同行走”“户外120”口号,鼓励学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陶芳标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他表示,“课间10分钟”并不强调做什么样的活动,而是在课间走出教室、清空教室,让学生到户外活动、交流,这样每天就可以增加至少40分钟或者更长的户外活动时间。
而“结伴同行走”,指学生、家长和学校配合,让同行的同学结伴上学。陶芳标认为,可以在主要的上学路线上设立多个像公共汽车一样的站点,家长定时接送孩子,这样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家长数量明显减少,不仅可减轻家长负担,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这样的话,每天每个学生平均可达到80分钟的户外活动量。
“我们强调‘户外120’,是指户外两小时。”陶芳标补充道,如果不这样做,家长也可以陪伴学生上学,上学、放学每次20分钟的持续走路,一天四次能达到80分钟的户外活动,如此,一天就一定能够保证12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户外活动是否影响学生成绩,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走路、骑自行车上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走路上学等积极的上学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记忆能力。与此同时,陶芳标认为,户外活动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焦虑、情绪症状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中报告率更低,这些学生的情绪更为稳定。“所以我们认为户外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近视,还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倡导家长都要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陶芳标说。
普及《指南》知识 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指南》中提出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等七个适宜技术。陶芳标对“筛查性近视”做出了解读,他表示,“筛查性近视”不等于临床诊断的近视,前者是通过远视力筛查,一般认为远视力检查<5.0,且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方法,该方法将可疑近视学生筛查出来。
“目前学校开展的近视筛查,一般是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如远视力检查加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不能全部开展散瞳验光诊断近视。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地区或者全国性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也难以用临床上的散瞳验光的办法诊断近视。”陶芳标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社会公布的我国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3.6%,即是筛查性近视率。陶芳标表示,期待国家卫健委可以此为契机把《指南》向全社会宣传贯彻,不仅要让专业工作者了解与掌握,也要向全社会普及,以发挥《指南》对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