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民间抗疫中的中资身影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澳大利亚民众掀起一场民间自发支援抗疫医护人员的热潮,其中活跃着不少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的身影。
据澳媒报道,考虑到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奋战在一线,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自己,来自西澳大利亚州的克里斯·尼古拉斯率先在脸书上创建了一个“领养医护人员”(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活动主页。
萨拉·邓恩是悉尼的一名护士。投入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伊始,邓恩只能在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后,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去超市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想买到民众争相抢购的厕纸等紧俏生活用品就更难了。幸运的是,通过“领养医护人员”活动小组邓恩认识了彭妮·沙卢布。沙卢布和孩子们开始定期帮助邓恩采购,并把买到的日用生活必需品送到邓恩家门口。
墨尔本护士克丽·查普曼也通过在“领养”活动网页上发布的求助贴解决了问题,还得到了鼓励。
近日,悉尼华人区赫斯特维尔市也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领养”活动。当地居民把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和能够迅速补充体能的饼干、巧克力等食物捐赠给了圣乔治医院的医护人员。
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一系列应急措施,努力控制疫情发展。但是,由于医疗物资紧张,人员防护受到影响。在危难时刻,澳大利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抗疫物资,向侨胞和留学生发放数以万计的口罩和防疫用品,并建立在澳留学生及家长援助微信群,为滞留在澳的留学生提供帮助。
澳洲医院的防疫物资一度非常短缺,尤其是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急需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物资。澳大利亚内蒙古同乡会、澳大利亚蒙商联合会冀飞彪会长及理事们与悉尼的几家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心取得联系后,联合澳大利亚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学校和有关企业,向这两家医院捐赠15000只口罩,支援一线医护人员,解了燃眉之急。
圣乔治医院的院长Vicki Manning女士和康科德医院的院长Genevieve Wallace博士代表院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对华人社团的及时捐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澳大利亚新冠疫情进入最严峻阶段时,澳第一大城市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百例,疫情迅速蔓延,医疗系统进入超负荷运转,当地医疗机构防护用品纷纷告急。
作为一家在澳经营多年的中资企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了解中国防疫经验,深知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的重要性,虽然自己的员工也急需防疫用品,还是毅然决定把当时极其紧缺的护目镜、防护服、医用手套等宝贵的防护物资捐给医护人员。
“我们从新闻上了解到,当地医院防护用品紧缺,医护人员奋战在救助病人的一线,危险系数很高,相比之下我们的环境没那么恶劣,因此决定将物资捐赠给他们。”建行悉尼分行办公室团队主管唐汉威告诉记者。
为白衣天使保驾护航,刻不容缓。建行悉尼分行员工立刻开始联系当地检测、收治新冠患者任务较重的几家医院。建行悉尼分行综合部的小李表示,当时是直接从官网找到医院的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才找到正确的对接部门。多家医院听到捐赠消息后非常欢迎,也很感动。
“圣文森特医院和免约专家急诊诊所两家医疗机构特别着急,我们挑选了一些最好的防护用品,决定先给他们送去。” 小李说。
唐汉威和小李连夜打包好200套防护服、100副护目镜、500双医用手套和60只P2口罩。但由于疫情严重,很难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物流公司送货。为了尽快将防护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上,唐汉威决定亲自上阵。
医院属于高风险区域,单位也为唐汉威准备了防护服。但想到防护服十分紧缺,目前很难买到,唐汉威最终没舍得穿。他悄悄把自己的防护服塞进了捐赠物资里,从家里翻出一件多年未用的雨衣,扎好领口袖口,戴好口罩就出发了。
当天赶到圣文森特医院时,天下起了大雨。医院工作人员看到冒雨送货的唐汉威激动地奔走相告:“有个穿雨衣的人送来了我们紧缺的防护服,太不可思议了!”
医院院长在随后寄来的感谢信中写道:“非常感谢你们慷慨地送来防护用品,这些物资将对保护医护人员、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极大的帮助!”(杨敬忠 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