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侨胞张先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出现一笔3000美元的不明消费支出,而自己的银行卡一直带在身边并未使用或丢失。张先生十分诧异,立即与银行联系并报警求助。警方经调查初步认定,此案是他人利用非法获取的张先生个人信息,伪造并盗刷银行卡所为。张先生遭遇了典型的“身份盗窃”。
在美国,不法分子通过取得他人的社会安全号、信用卡号、生日、电话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假冒他人身份骗取钱财的行为均构成“身份盗窃(Identity Theft)”犯罪。受害者不仅蒙受经济损失,由此造成的不良信用记录还会给个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身份盗窃”在美国并非个案。据当地媒体报道,纽约市警察局某分局仅2019年以来就已接到10多起同一家百货公司信用卡客户因身份盗窃而被盗刷银行卡的报案,警方称可能还有更多受害者尚未发现。身份盗窃犯罪已成为全美增长最快的罪案之一。
因此,无论是刚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游客或是旅居多年的中国侨胞都要提高警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那么“身份盗窃”都有哪些手法?究竟该如何预防?小编在此给你支支招:
一、“身份盗窃”的主要手法
1.最常见的是当事人在来历不明的“钓鱼”电话、“钓鱼”网站或电子邮件中泄露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
2.个人信件、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资料被盗或丢失导致相关信息被非法利用。
3.刷卡消费时,银行卡信息被装有恶意读卡器的POS机/ATM机等设备复制而导致持卡人身份信息被窃取。
需要注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身份信息申办信用卡,将租用的信箱设置为账单地址,然后使用该卡大肆消费。他们不会支付账单或仅支付最小还款金额以保持账户长期可用,导致受害人往往过了一段时间才会发现问题。
二、防止“身份盗窃”要牢记
1.妥善保存个人银行账户、社安号、生日、护照号码等重要信息,避免随身携带不必要的证件或银行卡;
2.不在接听的任何电话中透露重要个人信息,接到可疑来电,应先通过可靠途径核实后再主动联系有关单位处理;
3.不在未经安全确认的网站上录入重要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邮件或链接,在网上购物、进行网上银行操作时应先确保使用的网络和设备安全;
4.定期查询银行账单,设置银行卡账户交易提醒功能,随时掌握账户变动信息;
5.销毁含有个人身份信息的文件时应使用碎纸机或确保涂掉重要信息,不可随意丢弃;
6.建议每年查询一次个人信用报告,防止成为身份盗窃受害者;
7.如发生身份信息被窃,及时报警并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举报(网址:IdentityTheft.gov)。
美东地区中国公民如需领事协助,可拨打驻纽约总领馆领事保护专线电话:212-6953125。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