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曼佐的妻子在社交网站上发表的讣闻
伊利·曼佐的死讯由其妻子在个人脸书主页上对外公布:“亲爱的,感谢你与我共同度过的每一日,尤其是这最后的三年,尽管我们过得是那么的不容易,但你的勇气和好胃口,你对生命的渴望和幽默态度,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死亡不是终点,我相信我们还会重逢。”曼佐夫人用捷克文写道。伊利·曼佐与其代表作《严密监视的列车》海报合影
伊利·曼佐曾于2013年来到上海,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当时的他,虽然已是头发花白,但仍旧显得精神矍铄。同一年上映的《好色之徒》是曼佐导演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不过,后来他还在后辈导演马丁·舒利克的《翻译员》中领衔主演,担任男一号。据悉,导致他的身体急转直下的是三年前的一场重病,为此他接受了脑部手术,之后便一直居家康复,很少在公众场合出现。青年时代的伊利·曼佐
伊利·曼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影坛鼎鼎大名的捷克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重要一员。他们中间,名声最大的米洛斯·福尔曼已于2018年去世,其余如埃瓦尔德·朔尔姆(Evald Schorm,1931-1988)、帕维尔·祖拉契克(Pavel Juracek,1935-1989)、斯特凡·乌赫尔(Stefan Uher,1930-1993)、亚罗米尔·伊雷什(Jaromil Jires,1935-2001)、杨·涅梅茨(Jan Nemec,1936-2016)、维拉·希蒂洛娃(Vera Chytilova,1929-2014)和尤拉伊·黑尔兹(Juraj Herz,1934-2018),也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今年一月,与福尔曼搭档多年的伊万·帕瑟(Ivan Passer)因病去世,再加上如今离去的伊利·曼佐,当年这批捷克新锐电影人,如今只剩下82岁的朱拉·亚库比斯克(Juraj Jakubisko)。1968年,年仅30岁的伊利·曼佐(左)凭借《严密监视的列车》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66年年底,曼佐根据赫拉巴尔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严密监视的列车》在捷克国内公映,还获得推选,代表捷克参加了1968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比。《失翼灵雀》海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1969年便已完成的《失翼灵雀》,根本就没机会与捷克国内外观众见面。它被束之高阁,直到1990年才公开放映。结果,这部尘封了二十多年的作品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击败了奥利弗·斯通的《生于七月四日》、阿尔莫多瓦的《捆住我绑住我》、谢飞的《本命年》等佳作,摘得最高荣誉金熊奖。《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