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这段便是电影《温蒂妮》(Undine)的剧情简介。
如果观众看了这段文字进影院,期待着看到一部类似《水形物语》的电影,那么也许会大失所望的。尽管影片最后半小时的确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但本质上说,该片只是一个都市爱情故事。
《温蒂妮》的导演兼编剧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在电影里设置了一个个谜团,这在一定程度上构筑起了观影门槛,但就算一位观众对片中的“知识点”一无所知,也并不妨碍观影的乐趣,因为该片的故事内核又是非常简单的——错过,爱过,再错过。
关键词一:温蒂妮
“温蒂妮”是本片的片名,这是导演佩措尔德计划的“元素精灵三部曲”的第一部,接下来的两部将分别涉及气精灵西尔芙和地精灵诺姆。
“温蒂妮”(Undine)又可拼写成“Ondine”,如剧情简介中所言,来自欧洲中世纪的神话传说。16世纪时,“温蒂妮”第一次出现在书本里,那本书的作者是日耳曼裔瑞士人帕拉凯尔苏斯(Paracelsus)。
帕拉凯尔苏斯实际上是一个笔名,它由两部分组成“para-Celsus”,“para”是超越的意思,“Celsus”则是古罗马时期的百科全书作者及医学家凯尔苏斯。
想要超越凯尔苏斯的帕拉凯尔苏斯依据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水精灵形象,而其源头便是涅瑞伊得斯(Nereids),即海神波塞冬的妻子。
19世纪以来,温蒂妮的形象在德语文化圈不断丰满,但其故事内核仍然保持不变——当温蒂妮爱上一个男子,她就会变成人类,但只要该男子对她不忠,她就会杀掉他并从此消失。某种意义上,安徒生童话里《海的女儿》也是温蒂妮传说的变体,不过如果再细究一下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妒性的故事,仍然源自涅瑞伊得斯,在《伊利亚特》里,荷马曾经吟诵了50个海精(Nereids)的名号,她们都有娇美的面容、动听的歌声,对爱痴狂,杀人如麻。
影片开头,温蒂妮对前男友约翰尼斯诅咒发誓,离开她,她就要杀了他,再到影片快要结尾处,温蒂妮在游泳池里将约翰尼斯溺毙,正是几百年来“温蒂妮”传说的又一次叙述。
关键词二:尼伯龙根的指环
在《温蒂妮》里,克里斯多弗既是男主人公,也同时是旁观者,更是关于温蒂妮传说的吟诵者。克里斯多弗反复提到了《尼伯龙根的指环》。而《温蒂妮》的故事里同样也能看到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创作的大型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影子。
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之《诸神的黄昏》里:阿尔贝里西之子哈根和他的异父兄弟基比利国王贡特,还有贡特的妹妹贡特鲁妮已经精心计划了一场骗局,哈根提出让贡特娶女武神伯伦希尔,而贡特鲁妮得到齐格弗里德,两人十分满意。于是贡特向齐格弗里德献上喝下会失去记忆的药酒,齐格弗里德喝下后马上忘记了妻子,对眼前娇艳如花的贡特鲁妮死心塌地,哈根让齐格弗里德回到伯伦希尔处偷出了指环……
遗忘、误会、欺骗、背叛、复仇与贪婪。伯伦希尔因此说出了齐格弗里德身上的致命弱点。而在《温蒂妮》里,克里斯多弗在电话里对温蒂妮说,他发现了她仍然爱着前男友约翰尼斯的事实。在电话分手之后,温蒂妮才发现,原来她已经爱上了克里斯多弗,但结果却又了解到,那通电话的神秘之处——克里斯多弗当时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关键词三:柏林城市宫
在《温蒂妮》一片里,有大段大段对于柏林城历史的介绍,叙述者便是温蒂妮。但如果单纯从故事本身而言,柏林城市发展史实际是与影片本身是疏离的。
温蒂妮作为柏林城市发展局的顾问,一次又一次向人们介绍着柏林城的发展史,其中着重提到了柏林城市宫。长期以来,城市宫一直是德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时期,它是国王、皇帝所居住的宫殿、在东德时期,它又成为民主德国召开人民会议的地点。它曾数次被摧毁,又数次被重建。两德统一之后,重建的柏林城市宫成为“洪堡论坛”的总部。
为什么佩措尔德要在时长90分钟的电影里,不惜篇幅地叙述柏林城的发展史呢?答案或许在于——无常。它又再次揭示了影片的内核——爱的无常,世事无常。
关键词四:佩措尔德
佩措尔德导演的影片都被他烙上了深深的个人风格印记。观看《温蒂妮》的观众,总会联想到导演的上一部电影《过境》,在那部电影里,同样是一个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本融合在一起的故事。《过境》以现代马赛为背景,来自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四处出现。“二战”时代的难民与今日的难民相遇,他们的故事一起构成一个永恒的过境空间。
《温蒂妮》的故事同样如此。佩措尔德将古老的传说与城市规划融合在了一起。温蒂妮背负着爱的诅咒,当她不忍杀害前男友约翰尼斯,她的现男友克里斯多弗就此遭殃。而为了解救克里斯多弗,温蒂妮必须杀死约翰尼斯,而当诅咒就此应验,她却也要承受消失的命运。这就像是柏林物理空间上的那些建筑,地点还是那个地点,但建筑可能已经消失,可能已被重建,一如复活后的克里斯多弗寻找着温蒂妮,结果是徒劳的。经历者或许还有记忆,旁人却早已视而不见。
《温蒂妮》的故事最终变成了水精灵——曾经波涛汹涌,如今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