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历时七年的“乔丹”商标之争终于落下帷幕。10月16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结乔丹公司商标争议案,判决其商标并未损害乔丹肖像权。
图为福州市的一家乔丹体育专卖店。 (图片来源:中新社)
“乔丹”商标之争落幕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乔丹体育于1991年注册“丹桥”商标,2000年将企业名称改名为乔丹体育,同年申请注册“乔丹”“QIAODAN”以及图形等商标。2012年,美国球星乔丹起诉乔丹体育侵犯其姓名权,请求注销其多项商标。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驳回其申请,乔丹提起行政诉讼,随后双方打了8年官司。
据悉,1985年因为美国球星迈克尔.乔丹的号召力,耐克推出了以其命名的Air Jordan(飞人乔丹)篮球鞋系列,也就是俗称的AJ。该鞋的主要图标是一个乔丹上篮动作的剪影。而后来的乔丹体育推出的篮球鞋,当时被部分消费误认为是耐克旗下产品。
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审结乔丹公司商标争议案。最高法认为乔丹体育的商标没有体现乔丹个人特征,不具有可识别性,不构成损害肖像权。
虽然赢了官司,这起官司也让乔丹体育成了上交所主板排队的“钉子户”。2011年11月21日,乔丹体育向证监会提交IPO招股书申报稿,当年11月25日获得过会。而次年,其与美国球星乔丹的姓名权官司开打,导致乔丹体育长期处于已过会但未获得发行批文状态。
2014年,证监会曾提到过乔丹体育,称乔丹体育存在重大未决诉讼,属于企业存在特殊事项的状况,证监会将在相关受限因素消除后,按程序推进后续上市工作。但当年与乔丹体育一起发展的如安踏、李宁等国产体育品牌早已进入了资本市场。而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也随着消费转型升级进入了“中国创造”的阶段。不论哪个市场,留给乔丹体育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
乔丹体育上市长跑,寻求转型
深圳证券时报网微信号报道,由于这场商标拉锯战,乔丹体育的上市计划一直搁浅。2011年11月底,证监会通过了乔丹体育递交的首发申请。彼时业内一度认为,乔丹体育很有可能击败安踏和李宁,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体育用品企业。不过在上市前夕,乔丹体育被迈克尔·乔丹的一纸诉状终止了上市之路。
2016年,乔丹体育再度将上市计划提上议程。截至目前,乔丹体育已通过发审会,正在等待批文。
根据招股书显示,乔丹体育拟登陆上交所主板,预计发行股数1.125亿股,预计募资10.64亿元,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扩建和直营店等项目建设。目前乔丹体育的主要竞争对手安踏和李宁都已在香港上市,其中安踏体育已成为一家市值2017亿港元体育龙头,李宁体育总市值也达到623亿港元。
截至2019年6月底,李宁实现营业收入71.1亿港元,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9.04亿港元,安踏体育实现营业收入168.4亿港元,净利润29.35亿港元。乔丹体育2011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净利润2.85亿元。
在创立品牌初期,乔丹体育凭借着“乔丹”这一商标赚足了眼球,虽然最终取得了官司的胜利,但是如何在成长后期提升品牌价值,摆脱这种“山寨”烙印,是乔丹体育后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据时报君的一位朋友称,此前就因为误解了乔丹品牌就是Air Jordan,而且标志很像,买了之后才发现二者有区别,即使不是攀比,但仍然有种上当的感觉。
意识到这一问题,乔丹体育已经开始重新调整名称及LOGO。据北京商报报道称,部分乔丹体育的店铺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曾经标为“乔丹体育”字样开始逐渐缩小并弱化,取而代之的则是“QDSPORTS”或“BEYOND YOURSELF”等字样。
除了店铺形象改变,乔丹产品也在发生改变。产品的LOGO已不仅是“打篮球的人”,其中部分服装的外观LOGO已变更为“BUN+”,另外一部分服装产品中,则使用了显眼的“TEAM”“SHOT”“YOUTH”等字样。
目前,体育产业正值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和企业均在发力体育消费。乔丹做出改变不仅是要消除山寨印象,更重要的是希望在新的风口下把握发展机会。
在2019年1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中明确提出,拟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据云观咨询披露的运动/休闲服行业2018年4月天猫TOP品牌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品牌销售位列第一,同比增长16%,规模达1.47%亿元,市占率达18.68%;其次是李宁、耐克。而在这份前十名的名单中,并没有乔丹体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