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渭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 45.4cm×26.4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睛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这是明末清初学者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对于曾鲸肖像画的评述。在中国古代,“写照”“写真”“画影”“小像”“留影”等都是肖像画的不同称谓。作为记录人物的面貌,功能性与观赏性兼具的中国画创作形式,肖像画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展厅现场

影像 佚名 绢本设色 167cm×95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影像 佚名 绢本设色 265cm×148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把中国画分为六科: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而肖像画为人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从商汤伊尹图画素王九主,到孔子“观乎明堂”所见尧舜之像,文献之述,屡见不鲜。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为实物呈现的早期肖像画代表作。到了唐代,画家们善于传神写照,肖像画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宋元时期,肖像画沿袭了唐代确立的创作规范和模式。
赵德昌夫妇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48.5cm×80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吴仲英先生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50.6cm×64.8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男影像 陈一潢 纸本设色 142.8cm×89.7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为任阜长写真(任薰肖像)任伯年 纸本设色 117cm×31.5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肖像画走进民间,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涌现了曾鲸、禹之鼎、徐璋等杰出画家,形成了鲜明的技法特色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宽和创新了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和作画技法。除了常见的帝王圣贤、功臣名士外,还创作了表现隐逸雅趣的文人肖像,以及留存数量众多的家族先人画像。表现形式有单人像、双人像、组合群像、不同绘画门类融合的肖像等,形式多样。创作技法或为墨骨淡彩,或为线条勾勒多层渲染,或为白描,或为受到西方铜版画和素描影响的兼容中西的画法。题材形式和技法的多样化彰显了肖像画的全面发展。
李太僕肖像图 佚名 纸本设色 45.4cm×26.4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范仲淹画像 佚名 纸本设色 28.9cm×25.4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沈度乐琴书处图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 74cm×112.6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真可肖像 钱復 绢本设色 128.6cm×56.72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顾梦游像 曾鲸 纸本设色 105cm×45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介绍,“传统肖像画于明清两代达到高峰自有缘由”,“值得一提的是,明清肖像画中体现的中西互鉴,是一个立足本土审美的吸收接纳过程。画家在文化态度上所持的从容与宽容、自觉与自信,让此过程‘化西’而不‘西化’,成为一次基于主动性文化选择的审美嬗变。”
魏仲雪像 罗虚白 纸本设色 28cm×97.8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肖像图 谢彬 绢本设色 65cm×48.5cm 明 南京博物院藏

乔莱花雨坐禅图 禹之鼎 纸本设色 37.5cm×29.5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王鏊像 佚名 纸本设色 161.6 cm×96.1cm 清 南京博物院藏

曾国藩肖像 吴新铭 纸本设色 121.2cm×31.6cm 清 南京博物院藏

摹张四教绘华秋岳像 李墅 纸本设色 101.4cm×51.9cm 清 南京博物院藏

法喜僧画像 佚名 纸本设色 112.4cm×57.7cm 清 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撰文介绍说,“南京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携手,从庋藏的肖像画中精选了百余件(套)作品,举办‘明清肖像画展’。这些画犹如一面无形的镜子,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肖像画的演进历程和艺术成就,以及民俗、宗教、服饰、审美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
王翚像 柳明怀 纸本设色 83cm×30.5cm 清 南京博物院藏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16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