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德尔森
近日,女性主义先驱艺术家玛丽·贝丝·埃德尔森(Mary Beth Edelson)的子女宣布埃德尔森逝世,享年88岁。作为开创性的女性主义杂志《异端》(Heresies)的创始人和纽约首间女性运营的画廊A.I.R. Gallery的早期成员之一,埃德尔森一生倡导女性权利和人权。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她成功地挑战了1960和7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权结构,为此后几代女性艺术家铺平道路。
《一些在世的女性艺术家》1972,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基础重新想象的拼贴海报。
她在这个时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1972年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基础重新想象的拼贴海报。在她的版本中,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代替了基督,包括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路易丝·内韦尔森(Louise Nevelson)和小野洋子在内的女性艺术家则代表了门徒。该作品目前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杨伯达 资料图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发布讣告,著名美术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先生,于2021年5月21日12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讣告表示,杨伯达先生的离去,是故宫博物院和文博领域的重大损失。
瓦莱里·卡苏巴
澎湃新闻获悉,6月12日至8月29日,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将举办“瓦莱里·卡苏巴:俄罗斯浪漫现实主义”展览,精选出生于白俄罗斯的摄影艺术家瓦莱里·卡苏巴(Valery Katsuba)创作生涯中的38幅代表作,涵盖了他的10余个主要系列。
瓦莱里·卡苏巴《形体文化》1998-2008

瓦莱里·卡苏巴《模特:经典和当代》 2008-2021
美国心理学家、作家安德鲁·所罗门评价,瓦莱里·卡苏巴是美学大师,他如普拉克西特利斯那样精确优雅地描绘人体;而在每一具美丽的身体中,他都发现了一颗跳动的心。(文/畹町)
希瑟·菲利普森
近日,英国艺术家希瑟·菲利普森(Heather Phillipson)的委任新作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杜维恩展厅中展出。在这件名为《破裂1号》(Rupture No.1)的作品中,菲利普森将空间想象成发生于平行时间的鲜活生命体,由技术残余构成的变异物种占据着展厅。
希瑟·菲利普森《破裂1号》(Rupture No.1)
希瑟·菲利普森的作品涉及影像、雕塑、装置、音乐、诗歌、数字媒体等多种媒介。她将自己的作品形容为“量子思想实验”,它们通常具有一种潜在的威胁意味,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那些已经被接受的思想、图像和系统或许正摇摇欲坠。”
苏畅
5月20日,复星艺术中心推出了第一期天台艺术季。该艺术季是2021复星艺术中心公共艺术年众多专题活动之一,复星艺术中心将在春季和秋季,定向邀请装置或雕塑艺术家在顶楼“数字空中花园”中展出或进行创作,以此吸引公众走进和了解公共艺术,进阶探索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精神的塑造和深远意义。
苏畅《连续呼吸》,铜,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此次呈现的三件雕塑作品《连续呼吸》《肌肤循环》和《连续的圆》采用了石膏铸铜工艺。在对雕塑“形”的塑造上,艺术家实现了从“外”转向“内” 观看方式的转变。当观者面对以奇怪方式组合的管道和肢体时,不得不摒弃其惯常对于雕塑形状、质感、色彩等方面的关注,转变为探究作品标题与作品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