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香港“南极”临海悬崖上的戏棚:锣鼓声响便是归乡之时

2021-05-15 20:14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香港5月15日电 题:香港“南极”临海悬崖上的戏棚:锣鼓声响便是归乡之时

  中新社记者韩星童

  临海悬崖的戏棚,偏处香港最南一角的蒲台岛,在嶙峋的花岗岩上拔地而起,数以千计的杉木和竹枝支撑交叠,彷如悬空的舞台。搭棚师傅陈煜光独自在舞台上走了个来回,神态自若。

  戏棚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诞而搭,一连五日的天后诞是蒲台岛一年中最盛大的日子,数以千计的信众涌入这一常住人口不足20人的岛屿,参拜天后、围观抢花炮、赛龙舟,当然重头戏仍是神功戏。今年疫情阴霾未散,“限聚”下神功戏未能上演,戏棚如期立于崖边,鲜艳彩旗于海风中飘扬,迎向四方来客。

  这天,中新社记者来到这一全港最难搭的戏棚脚下,只见巍巍峭壁,凹凸不平的花岗岩石上,约500枝木衫、约3000枝长短不一的篙竹、约800块木板,凌空撑托起舞台,这是由8位师傅合力耗费15个工作日搭建而成。这些数字近乎印刻在陈煜光脑中,一问即可脱口而出。

  “搭棚过程没用一根螺丝、一个钉。”取而代之的是约150个篾仔,将木与竹捆牢、扎实。匠人鬼斧神工下诞生的戏棚,牢固非常,甚至据闻可抵抗八号风球。

  搭棚是一项体力活,需要扛着沉重的篙竹与木杉,在戏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穿梭,更重要的是精准的判断力,竹与竹的间距、受力点的位置,每个环节都很考验搭棚师傅的经验和对美学的理解。

  搭棚师傅不怕高,不怕累,最怕天公不作美。陈煜光记得,有一年戏棚搭到一半,遇上超强台风“山竹”,一夜之间,棚顶被掀翻,木竹散落一地,心血付之东流,一切都要重头来过。

  陈煜光13岁那年入行,子承父业,顺理成章,如今于行内已是名声响当当。他自幼跟随父亲于全港各区搭戏棚,在那些木板与篙竹间爬高爬低,构成他对童年乐事的全部回忆。

  这种父子相承,在蒲台岛似乎随处可见。蒲台岛值理会主席郑苏记和副主席黄喜仔,也是从父亲手中接下筹办天后诞的重任。时间绕过这个四面环海的“南极”岛屿,也不由缓慢悠长起来,潮涨潮落,很多传统一代传一代,岛民们谈起也会一时忘记究竟过去了多少个十年。

  “以前做大戏,我们用船接演员来,没有电灯,就用煤气灯点亮戏台。”黄喜仔印象中,以前的戏台远小过现在,逾百观众挤得满满,人神共乐。

  如今交通便利起来,岛民们移民海外,或相继到香港仔谋生,岛屿宁静下来,平日里少有人声,只有海浪不倦拍打岩岸的声音。然而每年的天后诞,彷佛一道集结令,戏棚搭起,彩旗飞舞,岛民们便会不约而同归来叙旧。“有的人在外国,坐飞机也要赶回来度过这五天四夜。”黄喜仔说。

  全都是人。郑苏记比划着试图还原往日盛况,“人从棚内一直排到这边的大石。”他年幼时见过有人为图彩头抢花炮,打起来抱成团滚下石坡,拍拍屁股站起身毫发无伤。他忆起那热闹场景,眼里有笑,也有光。

  天后诞落幕,戏棚也要拆了。陈煜光踏上舞台四处查看,作预备工作。木板发出的轻微“吱嘎”声,恍惚间这声音似可穿透时光,下一刻再抬头,台上粤剧老倌连翻筋斗“啪”一下稳当落地立住,旋即锣鼓喧天,台下满堂喝彩,经久不息。(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螳臂馆︱僭主希耶罗的快乐
下一篇:COCOCHICOSME x大英博物馆携手亮相上海美博会 惊艳首秀!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