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开幕式

位于江西赣州城南的濂溪书院图,宋理学家周敦颐通判虔州(即赣州)时,程颢、程颐兄弟从其受学,后人因建祠于赣江之东以为纪念。
曾侯乙墓的发现与“文化的种子”
考古人员当年清理曾侯乙编钟现场
他说,那时自己应该是小学三四年级,“古墓有很多古老的文字,我们当地的人都不认识,但是听说有一个人可能认得,那个人叫郭沫若。他在北京,有可能中央要派他坐飞机过来帮我们认这个字。这个事情,对当年的我们这些孩子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刺激。产生了巨大和莫名的向往,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到北京读书这条路的一个原因。”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
遗产一直是活的,看文化的人得要“活”起来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的笔会活动
中华民居杂志社主编姜志燕也非常认同书院的教育职能。她说,在古代的传统社会,书院起的就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样一个功能。
历史人文名迹众多的赣州赣江之滨
从《丧乱帖》等作品,看艺术精神的本质
王羲之《丧乱帖》( 唐摹本)
“什么叫艺术?什么叫艺术精神?艺术是可以凝聚并呈现、寄托人的情感,进入你的生活、助力你的人生。”顾村言说,“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情感的投射。艺术的核心,就是得做真正的自己,真正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修辞立其诚’,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真诚的,无论是书法,视觉艺术,文学语言艺术,或者是现在的光电多媒体艺术等等,本质上也都是人心的一个映射。传统文化并不是死的,经典记录着历代的人心,传统流传至今,有变,也有不变,所谓‘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应该把最生动、最活泼、最心性的那一方面传承下来,这才是重要的,有扬有弃。这一个就是‘生’,另一个就是‘活’。”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现场
艺术家、书画家王林海说,关注中国艺术精神,就可以去看书法作品里的一根线,“大家注意,这根线要做到什么?这根线是一个古法,它是骨肉精血气神,要把你的生命的整个信息,都投入到这个线里面去,“就像书法,你要能把这个字变成你自己的形象。我们看一个字,看功力、学养气质、境界,要一块了解。艺术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是一种大美的显现。中国人把艺术跟生命紧密结合,还要能如实地呈现。文化生活的生活,是有具体形式的,中国的形式非常多。但你得有修复之心,你得能受打击承担起来。”
2021书院文化论坛中的“春生”展览现场

2021书院文化生活现场
郦波在发言中表示,书院作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平台,历来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 李亚鹏(右)发言
李亚鹏说,书院,是其存在的历史时期中当下社会里最先进的和最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人们对艺术发展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这个是不变的,而表现形式是一定在变化的。比如我们并不倡导在今天的书院穿汉服,就像我们不能想像在宋代的书院里穿汉服或在明代的书院里穿宋服一样。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 戏曲表演

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 古琴演奏

“春生”人文博物展

赣州喜邻社区书院
本次活动同时也呈现了一场互动沉浸式的人文雅集,让与会嘉宾更直观、更多元地感受到四季与时节中的美学和中国文化生活的魅力。知名古琴演奏家、广陵琴派传人杨春薇轻抚古琴,一曲《流水》,让人有悠远之思;实验音乐家欢庆用踏歌吟唱的方式表现《竹枝词》,营造出古朴、自然的乡野意境。“春生”人文博物展则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故事线索,设置了“生机·微雨众卉新”、“生长·耕种从此始”、“生活·逍遥良辰会”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