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大厅展出的牛生肖文物
展厅现场,观众在观看牛年生肖文物
2月5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对牛年生肖展进行在线导览。凤纹牺觥,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高12.7厘米,长19.5厘米,重0.95千克,上海博物馆藏
据褚馨介绍,“凤纹牺觥”为一头牛造型的青铜器,牛首微仰,直视前方,牛首、牛背作盖,牛背上立有一虎为盖钮。牛的颈部、臀部、腹部分别饰有精美的龙纹、兽面纹、凤纹和云雷纹,显得精巧、庄重。牛形觥在商代为一种盛酒器。青瓷镶嵌牛纹罐
“凤纹牺觥”两侧分别陈列着“青瓷镶嵌牛纹罐”和“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青瓷镶嵌牛纹罐造型纹饰简洁,仅罐身用镶嵌技法线描了四头简约的牛形象,仅寥寥数笔,但勤勉本分的牛形象跃然眼前。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清康熙(1662-1722),高8.1厘米,口径18.6厘米,底径9.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与青瓷镶嵌牛纹罐的简约纹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康熙五彩瓷碗。瓷碗器身以五彩装饰,碗心绘牧童骑于牛背之上,并将斗笠高高抛起,充满童趣。碗的外壁绘有农夫驱使水牛耖(chào)田的场景,外壁另一侧装饰有金彩书写的诗一首,全诗以农夫伴着日暮佩牛同归,并在溪水中洗净泥泞和疲劳的画面为结尾,充满田园之趣。宋人《柳下双牛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27.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宋人《柳下双牛纨扇页》(局部)
宋人《柳下双牛纨扇页》藏于正对展厅入口处,观众稍微留心便可发现。该画幅描绘的是南方农人与水牛在夏日农闲时自由放牧的场景。画面主体是高大的柳树下站立的两头水牛。母牛身躯庞大,垂首俯耳,尾巴轻松扭动,似乎驱赶蝇虫。小牛环绕在母牛膝侧,身形圆实敦厚,憨态可掬。一侧还有农人在水田躬身劳作。清 任熊《甯戚饭牛图页》,纸本,设色,纵27.6厘米,横34.6厘米。款署:“甯戚饭牛”钤印:“任熊之印”白文方印,上海博物馆藏
清 任熊《甯戚饭牛图页》(局部)
清任熊的《甯戚饭牛图页》出自“甯戚饭牛”的典故,说的是卫国贫民甯戚自我推荐于齐桓公并得到重用的故事。画家描绘的是甯戚未遇之时放牛的情形。画中甯戚身着打补丁的衣服,斗笠、牧鞭放置一侧,大小两头黄牛一卧一立,神态悠闲。展厅现场
明“丁丑进士”白文木印,黄杨木,纵2.3厘米,横2.1厘米,通高3.95厘米,1969年上海黄浦区丽园路,明代朱氏家族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明“丁丑进士”白文石印,青田石,纵2.4厘米,横2.15厘米,通高3.9厘米,1969年上海黄浦区丽园路,明代朱氏家族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三楼印章馆藏着两方雕刻有牛形象的印章,想在这盈寸之间找到两只牛,颇要费些眼力。这两方印章分别为明“丁丑进士”白文木印和白文石印,于1969年在上海黄浦区丽园路明代朱氏家族墓出土,印主为纪念他在“丁丑”年高中进士而特意请人刻制的。这方木印上的水牛体态健硕,定格在水牛回首咬蹄、牛尾轻甩的一刻,极具生活气息。玉童子牧牛,二十世纪初期,长13.3厘米,宽10.6厘米,高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最后一件牛文物展品是隐匿在四楼玉器馆的玉雕“童子牧牛”。主体为一卧牛,看上去憨态可掬,萌气十足。牛背有一童子,左手扶牛角,右手执穗,似正攀爬而上。童子牧牛题既富生活气息,又兼具乡野之乐,一派天真,是广受青睐的艺术创作题材。正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牛年”文物展中展出的 清玉雕牧童水牛
“牛年生肖文物展”也是上博继前年首次推出新年生肖展览以来,延续往年惯例,展示精美的与牛相关文物,以迎接辛丑牛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