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现场仍有人用手机录像,但郎朗以他的修养征服了观众

2021-01-09 13:11  澎湃新闻   - 

关于拍照、录音、录像引起的音乐会礼仪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美,都是古典乐界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这些问题还是屡禁不止。
 
1月7日晚,郎朗在上海完成了巴赫巨制《哥德堡变奏曲》的第二次演出,并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返场,以舒曼的《梦幻曲》致敬已逝钢琴家傅聪和古典音乐重要赞助人杨雪兰。二度返场时,郎朗还透露,今年5月,他将在上海杨浦滨江开一所钢琴学校,取名“朗朗的音乐世界”,让更多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钢琴。郎朗

郎朗

这本是一场很完美的演出,然而,现场秩序却险些被一位录像的观众打乱。
 
坐在A区4排的一位观众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位录像的观众同样坐在A区4排,离郎朗很近,不间断在录像。
 
“正好郎朗弹到一个变奏的尾声,琴声轻了下来,场内很安静。这位录像的观众可能是误操作,把声音放了出来,异常清晰。她手忙脚乱,想停又停不下来,越急越是关不掉。郎朗还是非常优雅,变奏结束后,他的手一直抬着,一直等到声音结束。”
 
“工作人员也很难判断,具体是哪个位置发出声音,除非你手机举很高。这位录像的观众估计也觉得很丢脸,有一段时间没录了,但是过了半个小时,她又开始录了。她可能特别喜欢郎朗,而且带了小朋友,可能想回去放给小朋友听听。”
 
受到打扰的这位观众描述,当晚有很多家长带小朋友来看演出,也有工作人员提醒观演礼仪,“现场总体氛围很好,但因为个别的意外,气氛被破坏了,从演出的完整性来说,总归是有一点瑕疵。”
 
同时,这位观众对郎朗的修养表示了钦佩,“返场时,郎朗对观众非常尊重,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而郎朗对《哥德堡变奏曲》高度艺术化的演绎,也让学过钢琴的她很是惊叹,“这个曲子很难啊!他都弹得那么好,应该没有什么曲子能难住他了。”
 
2020年12月9日,郎朗在上海首秀《哥德堡变奏曲》时,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有个别观众摄影和录像,但因为有的人在视觉盲区,有的人摄录角度很低,工作人员很难发现并及时阻止。即便是发现了,为了不影响演出现场,工作人员也只能举灯牌提醒,或走到观众跟前轻声提醒。
 
同时,当天的现场还不时出现手机、书本等物体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那些想要安静听音乐会的观众,确实会被影响观演心情。郎朗

郎朗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鉴别钢琴家演出实力的“试金石”,要求演奏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郎朗的演出版本长达90分钟,几乎是主流版本里最长的一版,且无中场休息,无论是对体力还是心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也因此,当郎朗二度来上海演出《哥德堡变奏曲》,与上海媒体面对面时,澎湃新闻记者特意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现场有噪音,会不会影响演出状态?
 
郎朗当时的回答非常爽气,“我完全听不见,除非你在那喊一声,我能听见。”那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都在想些什么?“我就想这个曲子呗。像这样大的曲子,第一要有策略,三十个变奏,今天的策略是什么?第二要找大方向。”
 
然而,钢琴家个人的修养,不代表对不文明观演行为的包容和认可。在中国琴童和家长的眼里,郎朗是偶像,既然带着孩子来看偶像的演出,家长更要身体力行,在音乐家演出的过程中,不拍照、不录音、不录像,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好的榜样。这是对音乐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近年来,上海的古典音乐市场、观众数量均突飞猛进,观众音乐素养之高也常让国际大团和大牌艺术家惊叹。在提倡和宣传文明观演礼仪方面,上海各家剧场不懈努力,成绩有目共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观众更要好好珍惜,不要一意孤行,给剧场和艺术家们带来困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表演艺术与影像媒介如何碰撞,年轻艺术家们做出了探索
下一篇:两岸少年艺术展在福州开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